近年来,由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复杂性以及个别厂商的诚信缺失,海关税收征管遭遇日益增多的技术型“避税”甚至商业瞒骗。上海海关采用“信息相关性分析法”,“眼观六路”,搜集与商品价格有关的各种信息,依照世界贸易组织估价规则,严格审核进出口商品价格,有力地打击了价格瞒骗行为,确保了税收应收尽收。 今年前11个月,上海海关共查处该类案件39起,案值6.87亿元,涉税金额达6906万元。
反常的“高价”棉
今年,国家为保护国内棉农的利益,对进口棉花实施关税配额政策。政策规定:进口配额内棉花的关税税率统一为1%;关税配额外进口棉花则按照滑准税税率征收税款,其中,高于基准价(10.746元千克)的进口棉花统一按5%的税率征收关税,而低于基准价的进口棉花则是价格越低,关税税率越高,滑动范围从5%到40%。
上海海关敏锐地意识到,进口棉花将面临较高的估价风险,与通常的低报价格做法不同,进口商有可能故意报高成交价格的手段,以享受低税率优惠。经过重点关注棉花进口情况,海关陆续发现进口棉商偷逃税款的蛛丝马迹:同一企业进口的同种棉花,配额外棉花的价格居然远高于配额内棉花;部分进口低品质棉花的申报价格居然等于甚至高于高品质棉花价格……调查取证后,海关火速出击,查获多起高报棉花价格偷逃税款案件,总案值达到1.1亿多元。
被“遗漏”的油价
近年来,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上海海关在做好进口原油估价工作的同时,注意分析油价上涨对成品油和国际运输等行业的影响,并对这些行业的相关成本上升进行了量化研究。由于跨国公司的国际货物转移价格通常是按照其内部定价政策执行的,因此成交价格往往会有失公允,这也是少数跨国公司避税的主要手段之一。上海海关经过对各种信息的深入分析后认为,跨国公司在制定进口货物的转移价格时,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遗漏”油价上涨导致的货物成本上升。
为此,海关对部分存在重大估价风险的跨国公司开展专项价格核查,先后对某国际润滑油销售商的非公允定价和某大型跨国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漏报的国际运输燃油附加费,进行估价,补税达1100余万元。
“错归类”的刀具
除海关估价外,归类和原产地的确定也影响商品税率的高低,且估价、归类和原产地三者之间往往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上海海关在开展估价实践的过程中,坚持做到审核价格而不“惟价格”,通过对归类、原产地及其他相关商品信息的分析调研,找出其中与商品价格相关联的特点和规律,并运用到对相关进口商品的估价中。
例如进口刀具,主要分为可折叠刃面刀具和固定刃面刀具两类,前者的关税税率高于后者。在开展归类核查过程中,海关发现部分进口刀具商存在将可折叠刃面刀具归入固定刃面刀具税号的现象。发现此种归类错误后,海关一般只需纠正错误,按照高税率补征税款即可。但上海海关通过对刀具相关商品的进一步调查,发现可折叠刃面刀具价格通常高于固定刃面刀具。企业将刀具“错归类”,不但能够享受低税率,还可能低报进口价格。根据上述判断,海关对进口刀具实施了重点监控,并开展价格核查,补征税款15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