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王婧
孩子所有的作业本都要家长签字,以检查作业完成情况。这项被用作加强家庭、学校联系的方式,在本市各校已沿用了多年。越来越多的家长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是把检查学生作业的责任转移给了家长,家长则不得已而成了半个老师。 更有家长为了辅导孩子的作业,额外补习孩子的课程,成了半个学生。
现状:
年过四十重学拼音
从孩子就读某名校小学一年级开始,潘女士整整3年每天要在孩子的各种本子上至少签3个名。潘女士对签名这项“功课”,也从自然而然而变得十分厌烦。“签名意味着我已过目,孩子的作业本,我都要仔细地看一遍,发现哪里错了,或者哪儿没有学好,我就得教他,然后再找题目让孩子做。”潘女士渐渐充当了陪读兼教师的角色,孩子每天的作业本很少有错,但潘女士却感觉,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孩子的实际学习状况,教师已把教学压力和责任转移到了她的身上。
每天签3个名,多数家长已认为是“小意思”,有一名家长最多一次曾经签过9个名。刘先生称他每天签的字,包括语文、英语、数学的预习、复习,练习册、试卷等各种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由于内容实在太多,他曾经漏签过,为此还被孩子的老师找去谈过话。
“为了辅导孩子的功课,我这个年纪还在自学汉语拼音。”年过四十的汪先生,孩子在上小学二年级,他检查作业时发现孩子搞不清声母、韵母,而这些知识他本人又早还给了老师。不得已,汪先生只能再去买了本语文教材自学。“孩子每天的上课内容,我都要自己先学一遍,然后教他一遍。老师依赖家长,我成了半个老师。”汪先生还谈道,小学的功课还能对付,但以后一路陪读似乎不太现实。
家长:作业并不反映真实
记者采访中发现,尽管很多家长常常“签名签到手软”,并且不无抱怨,但为了孩子,不得不“委曲求全”,也因此牺牲了大量业余时间。只有少数家长把签名看作是形式,且这些家长大多集中在高年级。“我只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与否,然后签名,作业是否正确,从来不看。”家长赵女士直言,她厌烦了签名,也不会再替教师越俎代庖。
有家长举出了现实案例,说明给孩子的作业本签名,并不一定利于孩子的学习。“我女儿班级里有个孩子,每天的作业都是爷爷检查后给爸爸检查,爸爸检查后再给妈妈检查,每天3道关检查作业,作业是不错,可是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不少家长认为,学习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很多家长希望能够减少甚至取消孩子作业本上的签名。“除了试卷上的签字,检查作业应该是老师的责任。”家长说。
教师:
签名是沟通的一种形式
“在作业本上请家长签字,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杨浦区一小学的老师说。不少教师表示,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糊涂,容易漏做作业,家长每天检查作业后签字,能够起到监督作用,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家长在家里替孩子“抓差补缺”,还可以避免孩子学习落后。
二师附小的教师吴燕倍告诉记者,并非所有教师都要求家长检查学生的所有作业,如果家长把学生的作业检查得太仔细了,容易养成孩子的依赖习惯。吴燕倍指出,孩子一年年地读上去之后,很少有家长能够同步跟上,这时家长在作业本上签字,应该看作业的字迹是否潦草,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这些才是孩子能否读好书的关键。
对于部分家长“不再在作业本上签字”的呼声,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校长盛裴认为,应该因人而异,不要绝对化。“也有家长认为签字的效果不错,可以让孩子少钻空子。”盛裴认为,对其中一些家长而言,在作业本上签字,不失为了解孩子学习状况的好方法。不过考虑到孩子也有隐私,让他们处在全监控环境下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与学校联系可以有多种方式,不应拘泥于在作业本上签字这一种,只要保持沟通畅通,网络、热线电话都可以进行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