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工业年,胜似工业年。”2006年,沈阳工业发展攀上一个新的巅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幅连续25个月在副省级城市中领跑。尤其难得的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幅度首次超过了总产值,沈阳工业开始实实在在地赚大钱了。 专家指出,这一年沈阳工业最值得关注的是四大转变。 转变一:利润增速跃居第一
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350亿,实现40%%的高增长,一年净增产值1060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市一年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出。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0亿元,增长45%%,高于产值增长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78亿元,增长51%%;利润71亿元,增长65%%。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沈阳工业增长速度的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过去那种增速大小依次为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利税、企业利润的排序方式,在今年7月被彻底打破,企业利润一跃由排序末位,升至工业结构中增幅最大的一项。
点评
沈阳市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处处长杜春雷认为,这一转变说明,沈阳工业已经从表面的红火和活跃,转向内在繁荣,真正进入了良性循环。
转变二:支柱产业汽车居首
2006年11月27日,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与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一次签署为期5年,共15.8万辆中华尊驰轿车的出口协议。这是迄今为止,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单笔出口量最大的一次,也是民族汽车首次大规模登陆发达国家市场。
今年,沈阳工业8个优势产业发展,对全市工业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预计完成产值2800亿元,增长40%%,实现产值占全市的83.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4个百分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幅居8大产业之首,增幅接近1倍,华晨金杯销售收入今年突破100亿,所产中华轿车供不应求。
点评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彭真怀博士表示,这表明沈阳“工业立市”战略正在产生聚焦效应。如今,沈阳的工业已由“几花独放”到“众花齐放”,发生了质的变化。沈阳的汽车工业,将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转变三:“沈阳制造”升级“智造”
能唱歌、会说话、会发短信……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自主研发的“月月、亮亮”智能服务机器人成为“制博会”上最耀眼的“明星”。而沈阳制造的核泵、盾构机等一个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新产品,引来各方惊叹。重大装备由制造走向“智造”,是沈阳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通过技术创新,特变电工沈变集团造出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变压器;航天新光集团研发出飞船抛底锁装置;沈阳机床、东软CT等跻身世界行业十强……
沈阳机床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厂子能发展成这样实在不容易!过去,我们靠引进别人技术卖产品,10台机床都抵不上国外1台机床的价格。现在,我们不光有可观的利润额,手里还握着外国人眼红的先进技术!”
点评
杜春雷介绍说,沈阳工业企业的利润提升来自多方面,其中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升级、技术含量提高,是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转变四:
工业版图崭新布局10月31日,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的沈阳玉米工业园落户沈北,这是沈阳最大的专业工业园区,未来5-10年,它将给沈阳市民带来至少3万个就业岗位,并可能让辽宁农民每亩玉米多收入20-50元。玉米深加工将成为沈阳工业立市又一个大的支柱产业。
目前,沈阳市已经形成“东汽、西重、南高、北农”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今年以来,钢铁、有色冶金、建材、造纸四大重污染行业已经基本退出沈阳城区,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纷纷西迁到沈西工业走廊。占地74万平方米的沈阳机床已完成90%的搬迁工程,90万平方米的沈鼓部分车间已开始生产,90万平方米的北方重工厂房的主体框架已搭建完毕,构成了一条绵延几十公里的工业长廊。通过整合改造,沈重、沈鼓、沈矿等企业在搬迁重组改造的过程中,都进入高速发展期。
点评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林木西认为,作为全市工业的支柱区域,铁西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不是简单的“东搬西建”,更不是简单的企业位移,而是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推行清洁生产,走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报记者白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