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8日电近两年,哈尔滨市呼兰区以“国家阳光培训工程”为载体,坚持“政府推进、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整合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输出由体力型向技术型的转变。目前,全区转移农村劳动力1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0%,就业农民创收6亿元,离土创收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
几年来,哈尔滨市呼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及各培训机构与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等20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以企业用工、订单培训为基础,根据企业订单要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实现边培训边转移。据了解,目前哈尔滨市江湾商务会馆的员工大部分都是经呼兰培训并输送的,米旗食品有限公司有180多人都是呼兰培训输出的农民工。许卜乡蒲井村原300多名农民因没有技术,常年在建筑业当力工,2004年“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利用冬闲聘请高级工程师,将这些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钢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土木建筑专业培训。这300多名农民成立了5个钢筋工专业队,集体承包建筑工程,月工资大部分在2000元以上,年创收48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钢筋工专业村”。长岭镇平坊村的原立伟培训前在一企业从事电焊工作,每月工资500元。经过培训后,获得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电焊专业中级等级证书,再次回到企业时,公司经理把其工资提高到1500元。
此外,该区还通过校企联合,与黑龙江省新奥科技智能网络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培训电工60名,实现就地培训,就地转移。目前,这家培训中心又与呼兰区第五服装厂在沈家镇沈家村联合培训60名农村妇女,并把沈家镇第五服装厂作为呼兰区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输出基地。作者:单景芹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编辑: 张喜艳 国 内 国 际科 教 娱 乐社 会 体 育专 题 法 治
相 关 新 闻:
·····
综 合 新 闻:
····· 墨西哥联邦警察部队从瓦哈卡市撤军······ 构建和谐龙江·····进入专题·对准开火瞬间将人击昏防身成“灭火枪”最大卖点···················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