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2月17日讯 本来是去银行存款,结果却在银行买了保险;本来买的是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结果自己非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赔了钱。目前,银行已不再是“保险箱”、“存钱罐”,而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地方。
“在计划经济时代,银行与国家信用紧密相连,老百姓把钱存进银行,就相当于进了“保险箱”。但现在随着银行角色的转变、中间业务的不断开展,银行正从一个“保险箱”,逐渐转化成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投资场。”济南一家股份制银行的老总认为,现在存在一些柜员不专业、职业操守有问题的现象,但更多的是,并不是人人都清楚银行的角色变化。银行的工作人员推销保险、基金或信托等理财产品,老百姓往往不多加思量就掏腰包,他们认为银行是国家的,总不会让我赔本吧?一旦赔了钱,就觉得完全被银行“忽悠”了,最终导致双方发生冲突。
实际上,跟“储蓄罐”相比,现在的银行更像一个金融百货商店,所有银行无一例外地开展了代卖基金、保险、债券业务。除了存取款外,人们还可以办理多种缴费和投资业务,比如缴纳电费、通讯费,购买人民币或外汇理财产品,进行黄金投资等。“客户到银行来选购理财产品,跟到超市去购买生活用品没什么不同。产品琳琅满目,人们购买自愿,当然责任自负。”有银行界人士这样阐述银行现在的功能。
在国有银行先后通过股份制改造后,现在金融企业已逐步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鉴于银行业全面开放后,部分金融机构退出市场不可避免,最近银监会建议出台金融机构破产条例;而中国人民银行在早期也提出了存款限额保险的构想,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倒闭,国家并不能将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全部赔付,而只能部分赔付,这说明银行是有风险的。
现在,银监会还鼓励商业银行尝试混业经营。这意味着,银行不但可以干现在的主业,还可以综合开展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各项金融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和更丰富的产品。目前,已有交行、中行、建行向银监会提交了设立保险公司的申请,保险公司也加快了参股银行的步伐,目前保险公司已经参股或有参股意向的银行已达到18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