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国民待遇”违背“平等”精神?
《通知》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会学家,在接受《东方今报》的记者采访时,公开批评这种做法“违背了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为了吸引投资,给予投资商‘超国民待遇’,是对社会公平环境和法制环境的严重伤害”。
当地群众更是明显分成两派并进行激烈的“民间论战”。一部分群众认为,专家的批评切中要害;持相反意见者则表示,只要政府改革的方向不错、目标不偏,能吸引来巨额投资搞活当地经济,解决就业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创新性政府、创新性行政”。
面对争论,沁阳市商贸局局长郭汝星表示:“我们的初衷是宣传、营造出一种尊重、关心外地客商的氛围,这些优惠政策主要是给外地客商一种社会地位;我们的规定,也完全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的灵活掌握,没有超越法律。”
“安静生产日”违规公务员摘“官帽”
面对争议,沁阳市委、市政府没有回避,今年8月中旬,他们在政府网站公布了2003年以来所有关于招商引资的优惠规定。其中包括3年来的5个很有争议的红头文件内容。
《沁阳市鼓励投资优惠办法》、《沁阳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是该市2003年和2004年连续出台的两个关于招商引资的文件。
文件对全市职能部门提出了新的规定:凡是外商在本地投资超过一定规模的企业,每月1日到25日为“安静生产日”,全市职能部门一律不得对企业进行例行检查。确需检查的部门,必须经主管副市长批准后,在每月26日以后进厂检查。如有违反规定擅自进厂检查,将受到严厉的党纪、政纪处分。
为了把“安静生产日”的规定真正落到实处,该市纪委、监察局还专门成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受理企业对职能部门的投诉。
此外,该市还在全市近50家外来企业的门口,悬挂了“重点效能测评企业”的铜匾。挂牌企业的主要领导,同时成为每年测评全市职能部门的投票人。如果在测评过程中,哪个职能部门排名最后,该部门“一把手”必须向市政府递交辞呈。
据当地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高原介绍,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名触动“高压线”的公务员的“官帽”被摘;4家单位的责任人被予以效能告诫处分;17名干部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职能部门
不理解优惠政策
沁阳市委、市政府对外地客商的优厚待遇和对职能部门的严格规定,引起了一些职能部门的不理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局负责人表示:“法律、法规对我们监管企业的手段规定得很清楚,日常检查和例行检查也是发现企业违规的重要方法。如果一个月只让我们查5天,一旦企业发生了违法行为,酿成严重后果,谁承担责任?”
另一个在多年前就已经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领导,把话说得更直接:“我们已经垂直领导,行业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可依照,现在又出台文件不让我们例行检查,那么究竟我该听谁的?按照文件规定,我们的检查要副市长批准后才能进厂查,那按法律要求我是不是构成了渎职行为?”
“超国民待遇”
引来丰硕回报
尽管沁阳市连续三年出台的5个红头文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然而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该市三年来吸引了高达百亿元的外资。
11月24日,当地主流媒体一则名为《工业主导促崛起》的消息,这样描述沁阳市2006年前10个月的工业运行状况: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税29.2亿元;同比增长81.7%,增幅创历史新高……
不仅如此,沁阳市在招商引资和优化企业环境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和措施,还得到了河南省相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2005年,在全省县(市)综合实力排名中,沁阳位列第10。“我们市的法制环境、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调查满意度在全省排名前20。在今年的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上,沁阳市优化办还做了典型发言。”沁阳市优化办主任张胜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沁阳是河南省西北部的一个县级市,短短三年,这个县级市吸引了高达近百亿元的投资,成为跻身河南省十强的经济强县(市)。
为了吸引投资,沁阳3年出台了5个红头文件,其中规定,投资5000万以上或符合其他条件的外地客商可享受一系列优厚待遇。例如他们在本地开车违法不罚款、娱乐场所消费不受查、子女就学不审核等12项优厚待遇。当地百姓习惯称这些规定为“超国民待遇”。
“超国民待遇”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然而在议论声中,该市招商办继续携着这些优惠措施,把2007年的引资触角伸向了全球500强企业。文并图/朱顺忠 法制晚报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