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亚运圣火缓缓熄灭,多哈亚运会在经历半月鏖战后在这一刻硝烟散尽。如今,不管是主办国还是各参赛国的方方面面都在忙着为自己做盘点,考量着各自的“盈亏”。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亚运代表团天津籍健儿夺得15枚金牌,为天津竞技体育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而这其中,就有由塘沽区输送的谭雪、王敬之、张娜、李娟4位选手的6枚金牌。 在本届亚运会中,中国“盈”了自不必说,天津“盈”了,塘沽区也“盈”了。塘沽区共输送4名选手,取得6枚金牌,“4=6”这样高的“性价比”不得不让人感叹“塘沽区竞技体育发展的春天来了”。
击剑、女排继续领跑
击剑与女排是塘沽区在全国都叫得响的传统优势项目。在击剑方面,塘沽区曾输送出朱庆元、孙红云、陆桂霞、谭雪、王敬之、付娜、赵雪等一大批著名运动员。在女排方面,丁红莹、吕超、张娜、李娟、于静、霍晶等高水平运动员蜚声海内外,特别是连续5次取得全国冠军的天津女排主力队员中有50%以上为塘沽区输送的选手。
好教练
好苗子塘沽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塘沽区在这两个项目拥有优势,主要是由于参加训练的队员人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且经过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已具备良好的竞技素质;其次是政府对基础训练设施投入增加,社会支持加大以及教练员综合素质提升,选才、训练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此外,塘沽地区环境、饮食结构在造就运动员良好身体素质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这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才将击剑与女排煅造成塘沽区的优势项目、金牌项目。”这位负责人如是说,不过在他看来,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前几项。“如今,不少家长慕教练之名而来,放心将孩子交到教练手中,让教练试训。这就使得教练在选材中增加了不少主动性。这有利于教练提高选材效率、扩大选材面。”这位负责人举例说,随着优势项目成绩的突显,塘沽区一批富有实力的教练员也走入了家长们的视野,这批教练员的出现,对更好地吸纳塘沽区优秀体育苗子拥有“魔力”。如今,在培养击剑、女排优秀运动员方面,塘沽区已形成了良性循环,并有望未来在这两项中持续领跑。
不止于击剑和女排
在过去5年间,塘沽区体育局以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推行“奥运争光计划”并取得了成效,先后为国家与天津市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百余名。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塘沽区青少年业余体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同时,塘沽区体育局也被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把‘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成具有塘沽区特色,代表滨海新区体育形象,设施条件优越,项目特点突出,人才优势出众,全市一流的体育运动学校,将是我们的目标。”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为塘沽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十一五”期间,塘沽区体育局将全力以赴做大做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整合区级青少年业余训练资源,引入高水平教练队伍,建设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输送机制,提高业余训练成才率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率,并将对现有运动项目布局进行调整,既继续突出击剑和女排项目,巩固田径、举重、足球项目,开设篮球项目,并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增设乒乓球、网球、柔道、游泳等在塘沽区极具发展潜力的运动项目,使塘沽区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保持全市一流、全国先进的行列。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显然,做出如此调整,下如此力度,可见塘沽区竞技体育之志,不止于击剑、女排二项。(任效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