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祁门县历口镇湘东新村内,鞭炮齐鸣,欢声震天。自今年3月该县确立借助徐家际组被列为地质灾害治理点的机遇建设全新的湘东新村以来,全村百姓积极响应,大干快上,第一批45幢占地130多平方米的徽派建筑迅速拔地而起。
湘东新村是今年祁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深山区县和农业大县的祁门,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上下齐心,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11月,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53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3021元,首次突破3000元大关。农村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和进步。全县新农村建设争取资金1900多万元,投入义务工32000多个,落实和兴建项目80多个。全县有11.9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占到农业人口的80%;全县164所农村中小学完成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今年新增“村村通油路”工程120多公里;全县新建沼气池1118口。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县农村掀起一场全新的生产生活革命。
该县从资源特点和传统特色出发,确立了林茶菌药等四大主导产业,并不断提高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水平。王玉宝是闪里镇叶家村的农民,近几年来,他一直探索袋料黑木耳种植栽培技术,今年,不仅他自己种植的袋料黑木耳达到18万棒,获利15万多元。而且在县农业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玉宝食用菌协会,带动周边400多户农民走上食用菌种植道路。目前,全县袋料食用菌达到1630多万棒,总产值达到6500多万元。食用菌产业成为该县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在今年实施的生态茶业富民工程推动下,该县茶业经济也一路攀高。特别是红茶振兴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年新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0.3万余亩,新增有机茶园1万余亩,全年茶叶总产4000吨,产值1.2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水泥路修到村里头,家家住上小洋楼”。祁门县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向农村延伸,让更多的农民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成果。新安乡高塘村是地处我省与江西交界的一个偏远村庄,属于祁门县扶贫工作重点村,今年被列入扶贫整村推进工程以来,先后筹资100万元,修建了一条通往乡政府的长达5公里的柏油道路,三座水泥平板桥,全村电网和自来水网络实现重新改造,电价由原来的每度近一元下降到现在的每度0.47元,户户通上自来水。今年,该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投入42万元,确保安全饮水群众面达到2700多人。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去年以来,祁门县大力推进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截至11月底,全县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00余场,培训农民6万多人,举办专题讲座120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6万多份(册)。“祁门红茶制作工艺”、“祁门傩舞”、“徽州祠祭”等农村传统项目入围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配合新农村建设,县文化部门共送文艺下乡8场,送电影进村100余场。全县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逐渐形成。芦溪乡的端午龙舟、渚口的元宵龙灯、箬坑的目连古戏等如一朵朵奇葩绽放在祁门城乡。培育新型农民,要授之以“渔”。祁门县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大力加强农民文化素质教育,加快培养农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祁门县依托县中职校和县工商联职校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今年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培训人数1041人,实现劳动力成功转移812人。(陈昌奉)
来源:
黄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