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记者 吕宁丰)彻底告别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旧模式,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新机制。昨天,记者从市政府获悉,根据《南京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我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敲定时间表,明年内,全市46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将完成体制改革工作。
目前,全市现有堤防总长2100余公里,全市共有水库251座,中型水闸14座,骨干翻水线14条。全市已初步建成防洪、除涝、灌溉、降渍、调水五大水利工程体系,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防洪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供给保证,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大水利工程既是一笔财富,可每年日常管理维护费用又是一笔沉重的‘包袱’。”市水利局一位专家介绍,我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管理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等问题,改革目的就是变原来“大锅饭”为“分灶吃饭”,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我市共有水管单位46个,其中市属水管单位4个,区县所属水管单位42个,2005年全市水管单位职工总人数为948人。我市水管单位性质共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按照《意见》要求,明年底此项改革完成后,公益性的水管单位纳入公共财政框架,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准公益性的水管单位实行财政补贴,并可引入市场机制进行运作;经营性的水管单位则走向市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