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在丰州,再现泉州南北朝士大夫南北朝奢华生活
早报记者颜鹏实习生潘翠娥文/图
一项铁路工程,不经意地开启了在南安丰州沉睡1500年以上的古墓群。如何在铁路线到达之前,给他们找到新家有效保护起来,成为摆在泉州文物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铁路线将穿墓而过
今年8月份,在福厦高速铁路南安丰州路段发现了三十几座南北朝时期的皇冠山古墓群,这是福建省近年来发现的最大古墓群,对研究泉州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日前,省考古队刚走,泉州文物工作者开始对部分古墓进行迁移保护。
“一些文物已由省考古队封存保护,由于铁路线将穿越古墓群而过,我们想做的是将部分较典型的,有纪年、有重要参考价值、能够体现当时特色的古墓进行迁移保护。”泉州市博物馆陈馆长昨日刚从古墓群现场回来,他介绍说,目前初步打算迁移四个墓,两个由市博物馆迁移,两个拟由南安文管办移迁。
墓砖再现南北朝奢华“由于我们作了较周详的前期工作,有大量拓片和影像资料,古墓迁移后,我们可以对照这些资料,将墓砖、陪葬品等实物在泉州市博物馆复原。届时,市民可以在泉州市博物馆一睹这具有独特南北朝特色的古墓原貌。”
南安文管办杨主任则告诉记者,除了部分保护迁移外,他们也在考虑对剩下的古墓群,在福厦高速铁路工程过境后,会考虑留几座在铁路旁边的坡上,做为丰州一个独特的风景,供乘客欣赏,甚至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而南安要迁移的古墓群的主要“住址”可能在南安市九日山。
昨日上午,记者在当地文物工作者王先生的带领下,来到皇冠山古墓群迁移保护现场,看到几个工作人员正小心地将墓砖敲下,放置一处准备统一运走。
“整个墓葬群的古墓数量不少于三十座,现已挖掘了二十几座的古墓,虽然陪葬品多数已被盗走,但还是发现有完整的,也出土了数以百计的陪葬品。省考古队刚刚结束在里的考古工作,一些文物已被取拓片或编号。”
尽管看不到陪葬品的真容,但迁移过程中一块块敲下来的墓砖,也不失为艺术瑰宝。
记者现场看到,大部分的墓穴都呈长方体,有拱形护壁,里面的棺木都已腐烂。墓穴宽敞完整且做工精细,估计墓主生前是贵族、士大夫之类的有钱人家。迁移保护过程中,墓穴旁边已经堆满了泥土和墓砖。每一块墓砖上无一例外地都刻着铜钱、鱼、龙等不同的图案,这些图案栩栩如生,生动形象。有的墓砖上甚至刻有文字,如“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东晋)等,这为考古学家进行墓葬时期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墓砖上还刻有穿着宽大袖袍的人物造像,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原士大夫的造型,王先生认为,闽地的贵族基本上由中原南迁而来,可能正是这些墓葬群的主人。
此外,在一个保存极为完整的古墓中,记者看到整齐铺设了一人多高的墓砖上绘有三种不同的菩萨相,其中还有一种特别的“大鼻子菩萨”,王先生介绍,谁也说不出这大鼻子菩萨的来历,之前也未听说在同期墓葬中有发现,很值得研究。此外,部分墓砖还有乐器的雕刻,除了能认出的形似阮琴的乐器外,还有一块谁也说不出是啥,已经引起了省考古队的兴趣,专门拓片编号作研究。
验证泉州“断代史”
三十多座古墓,经考证大约都在南北朝时期。在一个地方一下子集中这么大批的古墓,而且多为贵族墓地,实属罕见。王先生介绍,这里依山而建,可能是古代堪舆学说上“风水很好”的地方。而且,古墓的发现进一步验证了泉州历史的一些典故。
“先有丰州,后有泉州”,泉州以前的城市中心并不是现在的中心市区,而是在南安丰州一地,是古代泉州府治所在地。贵族古墓群在这里出土,也充分印证这一点。“至今为止丰州共发现过三处古墓群。皇冠山古墓群是最新发现的,其实其他两处规模也差不多。另两处距此处大约只有一公里,是1958年左右在丰州华侨中学发现的。”足可见丰州一带泉州古文物的集中。
此外,古墓群全部在南北朝时间,又一次验证了泉州神奇“断代史”。“自唐之后,皇冠山周围就再也没有发现任何重要墓葬,似乎‘断代’了”。王先生介绍,墓葬全部出现在唐代以前,这一突然“断代”应该是说明了泉州城市迁移的进程。唐之后,丰州这里就不再作为泉州的城市中心而存在了。有一种说法是在武则天时,泉州城市中心就已南迁到现在的中心市区。奖励王先生线索费1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