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6年未就业登记毕业生1万人尚有1115人未就业
新快报记者 陈文 吴旦颖 何姗
深读指引
广州今年首次推出的大学生准就业见习制度实行已有半年,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能起多大作用?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能成功进入见习单位见习的学生仅占未就业登记学生的三成,但录用率仍有七成高,被录用的学生对就业岗位均表满意,并认为见习使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但多数未被招收见习或见习后未能留下的毕业生则从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实质———教育质量未能符合社会需求,学生心态有待调整———这并不是几个月的准就业见习制度所能解决的问题,症结仍在高等教育本身。
“今年,广州生源毕业生有3万多,其中大专生占到60%。登记未就业有10000多人,其中八成是大专生。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成功就业,剩下1115人还没有落实工作。”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李艳玲主任日前向记者介绍。
2006年5月15日,广州市人事局下达的《关于开展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准就业见习活动的通知》规定,但凡毕业后未落实工作单位且进行了未就业登记,并具有符合见习职位要求条件、与见习单位有就业意向的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都能享受到准就业见习的待遇,见习期不超过3个月,接收单位是在广州地区办理工商注册或法人登记,并具有见习条件、确有用人需要和接收高校毕业生意向的企事业单位。
2006年6月7日,广州人事局下属的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正式向外推广广州生源准就业见习制度,同时公布了第一批152个准就业活动单位名单。截至2006年11月,共有300余家单位提供了3000个左右的岗位。
除了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岗位信息之外,从9月5日起,基本每周二都会有一场“匹配会”,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见面交流,达成见习意向。
“尽管有3000多个岗位,但是现在学生的专业和社会的需要产生了结构方面的矛盾。匹配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初步匹配成功的只有30%。”李艳玲介绍道。学生在进入见习期后,录用的比例占到70%左右。
专家视点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建军博士认为,首先教育本身也应该反思。高校扩招后,出现了教育质量下降问题;学生整体素质问题,因为整体录取分数线下降了;教育设施跟不上。我们目前的教育出现的最直接的问题表现在就业难,企业不满意,学生也不满意。
市财政投入132万补贴见习
每学员每日获15元补贴
按规定,见习期间,用人单位应给予适当的生活补贴,并为见习学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其合法权益。同时,市财政给予每名见习学员每个工作日15元的生活补贴,每人每个月最多按照22个工作日计算;不足一个月的,按照实际发生的工作日计算。这笔财政补贴,将先由用人单位向见习学员按月垫付,待见习期满后,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市人事局核准,按照实报实销的原则划拨。今年财政投入132万元,足够2000名毕业生见习补贴,目前已划拨70万元。
已有40个见习基地
对见习单位缺乏鼓励性政策
“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李艳玲解释说,“现在用人单位都比较理性,它们不会认为学生是‘挑剩下来’的而不给机会,只要合适就行。像一些银行,他们的工作制定就是需要广州户口的大专生。关键的问题是,在准就业见习中,对单位没有鼓励性的政策。虽然说通过准就业,政府的补助能够减免部分劳务开支,节省成本。但是手续相对复杂,吸引力不够。”
“今年只是尝试,明年还要进一步加快推进落实准就业见习制度,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建立一些长期见习的基地,目前已经有40个基地。通过见习基地,毕业生有机会与企业接触,增进相互了解,从而解决广州生源的就业问题。即使在见习期没有被录用,对毕业生而言,也能提高社会阅历,为今后的继续就业作铺垫。”南方人才市场党委书记盛南方表示。
其实在今年推出准就业见习制度之前,就业指导中心就有推荐就业的传统,对广州生源的学生免费服务。据南方人才市场党委书记盛南方介绍,2004年至2006年,就业指导中心总共推荐就业8万余人次,其中成功就业的有2万多人。 海龙湾物业管理公司:招了10名见习生仅留下4人
录用学生:“专业对口,待遇过得去,我没有理由走”
见习后觉得还有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要学
10月初的广州,距陈丽毕业已三个月,她从自己1500元的工资里,拿出1000块交给了母亲。这是她9月参加准就业见习工作后,从见习单位海龙湾物业管理公司得到的第一笔收入。第12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