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延寿县延河镇东明村崔学秀家堆成小山的水稻卖上了好价钱。一年的耕耘取得了好效益,崔学秀心里喜滋滋的。他对记者说:“多亏了水稻新基质育苗。”这是今年延寿县在4800户农户中推广新基质无土水稻旱育苗技术种植5万亩水稻取得大丰收的缩影。
年初,崔学秀通过农事气象预报知道今春可能干旱,于是采用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研究的“新基质无土水稻旱育苗技术”,提前5天育苗。新基质育苗不但根多苗壮病害少,而且出苗早,抢在有水时移栽,没受天旱的影响。到了秋收时节,水稻每亩增产67.5公斤,出米率也由72%提高到75%,每公顷增收2000多元。据寿山乡寿山村农民于振海介绍:采用新基质育苗的稻秧根系极为发达,较常规育秧多5~9条白根,根长3~5厘米;移栽后返青快,分蘖早3~5天,有效分蘖平均多2个,可提前2~3天成熟。而且,采用常规育秧每公顷需运费、筛土费、除草剂等费用80~100元,田间运秧费80元。新基质育苗每公顷可节约费用110~130元。“这东西真神!真没想到秧苗还能从稻壳里长出来!”于振海说。
以前,旱育稻苗每公顷需优质腐殖土或旱田土4立方米,延寿县每年要挖掘地表层土120万平方米用于育苗。常规有土育苗需从山地取腐殖土。大量地挖掘山地腐殖土,使植被、林木遭到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从旱田地取土,会使旱田地表层优质土越挖越少,土地越来越脊薄,有机质亏缺。新基质无土水稻旱育苗以稻壳为基质,代替腐殖土,解决了取土难的问题,减少了植被破坏。
据了解,水稻新基质旱育苗技术是延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白桂俊自2000年开始立项研究的课题。数年中,他克服了无数个难题,实验了上百个营养基配方,经过不断探索,反复试验,取得了上百个研究数据,终于获得成功。这是一项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突破性改革。该项目是根据我省水稻育苗的现状,改变水稻育秧取土难,破坏植被严重;春季化冻慢,不能适时育苗,床土质量差,苗细苗弱,易发生病害,药害等影响水稻产量的问题,是一项绿色、生态、环保项目,填补了我国水稻育秧技术的空白,在我国水稻栽培史上凸显出了领先地位,并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同,2005年被农业部列为科技入户工程推广技术和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推广项目,2006年被列为哈尔滨市农业丰收计划主推技术。
水稻新基质育苗
新基质无土水稻旱育苗技术是利用废稻壳及自制的秧苗营养液、保水剂做基质,采用钵体育秧盘育壮秧技术,可灵活控制育苗时间,不受北方地区春季解冻晚、育苗不及时和限制适时插秧问题。
采用该项技术育苗,稻壳中不含草种,不需药剂封闭除草,既保证了苗齐、苗全、苗壮,又减少了稻谷中农药的残留量。(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