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钱春弦)从向海内外公开征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十大陋习”,到公开向全社会征集2007年中国旅游主题,入世五周年之时,我国旅游管理正向公共服务型全面转变。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加快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职能转变。 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有了根本性的转变。2005年底发布了《国家旅游局行政许可实施暂行办法》,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和规范旅游行政审批。“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围绕“为国家发展大局服务、为旅游全行业服务、为地方和企业服务、为海内外游客服务”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建设。
2001年,国家旅游局配合和推动有关部门及时修订了涉及外商准入的《旅行社管理条例》;2003年,会同商务部制定了《设立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暂行规定》,提前兑现允许外商控股和独资设立旅行社的承诺;2005年2月,对《设立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暂行规定》进行修订,同年12月,又颁布了《设立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对进一步履行入世承诺提供了法规保障。
为促进更加公开、平等的市场环境,国家旅游局全面清理了旅游业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凡有不符合WTO基本原则的条文全部废止,有效法规如数公布、翻译、报WTO小组备案。其中,2001年确定保留法规23件、修改27件、废止19件。2002年以后,又根据实际需要陆续制定了10项部门规章。2003年,出版了《中国旅游法规全书》,为WTO成员查询旅游法规提供便利。
杜一力说,旅游业是关联性、依托性强的行业,加入WTO各行各业兑现开放承诺和履行世贸规则,对旅游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入境旅游方面,“中国魅力”“中国因素”和安全保障加大了旅游基本吸引力,各行业扩大开放进一步取消“涉外”限制,入境旅游者在中国境内的正常活动更加自如和方便,自由选择消费场所、平等享受消费价格,方便地进行网上预订和信用卡消费,享受到物美价廉的进口食品、享受本国和各国的信息资讯,也可以在中国境内享受外资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一批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除了对文化差别的追求,外国旅游者在中国感受的环境差别迅速缩小。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入境旅游的持续增长。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