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的一天深夜,陕西延安市的张秋林与新婚妻子李小叶在家看黄碟,民警破门而入,将他抓到派出所。张秋林从此成了“名人”。时隔4年,张秋林夫妇如今怎样了呢?
噩梦依然没有醒来。
张秋林夫妻正困苦地生活在“后黄碟效应”的阴影中。 新闻中举了几个例子。转述如下:一次,张秋林在街上走,一个邻居叫住他:“你现在可是大名人了,那一晚你借的黄碟叫啥名字,改天咱也去买一盘过过瘾,说不定咱也能成个全国名人呢!”;还有一次,张秋林去参加同学的婚礼。席间,这名同学拉着张秋林向宾客们介绍:“这位就是全国名人张秋林先生,著名的‘黄碟事件’的男主人公。”张秋林气得脸都青了;妻子李小叶找工作,千辛万苦成为一家商场的正式员工。不知是谁,突然抖出她就是“黄碟事件”的女主人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商场都知道这件事。李小叶身前身后全都是看稀奇的人,让她感到窒息。(据12月19日《华商报》)
关于“夫妻在家看黄碟”的私权与公权力之争,《南方周末》曾经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中国,以公共权力来施行道德管治可谓无处不在。道德管治可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道德为目的的管治,最典型的是警察冲入别人家里抓夫妻看黄碟;一种是以道德为手段的管治,嫖娼被抓通知家人大概可算入此类。”
如今公权力的暴力已经停止,而所谓的社会道德对死人道德的骚扰还无时无刻不存在,这些最“要了人的命”。
对私人道德嘲笑,对于张秋林夫妇来说,至少有如下个体:邻居、同学、同事……。
四年了,噩梦依然在很多自以为活得很“道德”的人的骚扰之下。因为媒体报道的关系,更因为当地派出所的无理取闹,“夫妻看黄碟”的两位当事人受歧视,生活陷入绝境。
我们常常把民众比作宽广的大海,但事实不完全是这样。私人道德的一件小事,已经异化为民众的一个笑料。我不认为嘲笑张秋林夫妻的人都比他们活得更高尚,也不认为张秋林夫妻从此就必须低头做人。
就此“后黄碟效应”的阴影中,我想,当事的派出所起码应该赔偿夫妻二人足够的精神损失费。
“后黄碟效应”的阴影中,更需要考问的是私德对私德的骚扰。这实在是人性的悲哀,凡对此夫妻歧视者,应好好问问自己真的就是那么“纯洁”?那些对别人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的人,你们真的极其高尚?
最后还想说的是,张秋林夫妇,你们很无辜,但不应该就此羞于见人。抬起头,挺直腰杆吧。◎欧恩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