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考古人员考察陕西乾陵遗址,通过航拍照片发现许多巨型圆环,最大的圆环直径约110米,环宽约3米,处在较为平坦的耕地中,呈淡淡的暗色调。古人设置圆环的目的究竟何在,是代表天上的星宿,是一种地域的划分,还是军事防御的环壕? |
事件地点
据西安晚报报道,考古人员日前对陕西乾陵遗址调查时,意外发现陵区南部存在十余处巨型圆环状遗迹,其中最大一处的直径约达110米。这一前所未有的发现为原本充满神秘的乾陵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乾陵出现神秘巨型圆环
埋葬着中国惟一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的乾陵,因其宏大的建筑格局以及难以估量的地下遗存而举世瞩目。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与乾陵博物馆组成的调查组日前通过航拍照片,发现了许多巨型圆环,而最先引起调查组注意的是其中一处直径最大的圆环。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秦建明研究员昨日告诉记者,“从原始航拍图片可以看到这处若隐若现的圆环影像,起初我们以为这只是虚幻的光晕现象,但仔细分析,结果却大出所料。”
秦建明指着经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图像专家特效处理后的图片介绍,最大的圆环直径约110米,环宽约为3米左右,处在较为平坦的耕地中,呈淡淡的暗色调,与周围田野的色调明显有别。除西南部约1/4不清楚外,圆环的其余部位十分规整,只是在一处道路经过处出现短缺,通过与早期的航拍图片比较,专家基本确定圆环应是历史遗迹。
历史上乾陵拥有至少30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在远离梁山主峰之南的3到5公里处,大片的农田和一些沟壑间隐藏着这些神秘遗迹,这一地区依然属于乾陵的范围。“调查组在现场地表几乎看不出任何痕迹,但是通过地层校正,发现圆环确为遗址。之后,我们对这批航拍图片进行大面积搜索,又发现了与大圆环类似的总计十余处小环。”秦研究员介绍,发现的这些小环直径多在30到40米左右,错落分布在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地带,分布状况目前看来并不规律。其中的一些圆环已经有所残缺,据推测还应有类似遗迹,但可能因自然侵蚀和平整土地等活动导致已经消失。
专家从“圆心”着手破谜
这些圆环究竟是什么?设置在当地有何用途?与乾陵有着怎样的联系?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却尚未找到这些圆环的相关线索。秦建明认为,根据多年考古经验判断,这些圆环有可能是人工掘出的壕沟,由于年代久远,这些圆环被深埋于地下成为潜沟。
古人设置圆环的目的究竟何在,是代表天上的星宿?是一种地域的划分,还是军事防御的环壕?现在这些都暂时无法确定。
目前,这些圆环中的大圆环因拥有着特殊的“圆心”成为专家为破解圆环之谜而确立的研究重心。
据乾陵博物馆樊英峰馆长介绍;图片中显示大圆环的圆心其实是已发掘的唐朝燕国公李瑾行的墓葬,系乾陵陪葬墓之一。圆环是否属这座乾陵陪葬墓的建筑遗迹目前还不好说,因为自新石器时代起,乾陵所在地便一直有人类活动,秦始皇曾在此建梁山宫,唐安史之乱之后,一度又为叛军所占据。但如果确定该圆环与李墓有关,则应当属于乾陵的遗址。
这一新的发现,证明乾陵地区可能蕴藏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遗迹。截至目前,考古人员正在对这些圆环深入调查。(新闻晨报)
·乾陵关键词 |
★ 合葬: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陵,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座埋葬着不同国号的两个皇帝的陵墓。
★ 从未被盗:其墓坚固异常,据勘查从墓道口到墓门长631米,宽3.9米,共39层,全用石条填砌,各层石条再用铁栓板固定,并灌注了铁汁,这些情况与文献所载一致,由此完全可以确信此墓确实难以开掘。
★ 珍宝:被推测至少含有700吨金、银、字、画等文物,如能打开,可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具观赏性的博物馆。
★ 无字碑:武则天虽然与唐高宗埋在一起,为高宗歌功颂德,却为自己刻了一块无字碑,将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述。
★ 《兰亭序》真迹:李世民极爱《兰亭序》,去世前再三叮嘱要将《兰亭序》与他共葬,但是李世民昭陵中未发现《兰亭序》,于是有人推测,《兰亭序》藏在乾陵。
|
·乾陵何时见天日? |
有关人员透露说,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已经着手准备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陵域的文物遗迹。但是世界考古界的普遍观点是,在科学技术条件还有局限的情况下,不发掘要比发掘好…[详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