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提着一麻袋硬币交学费
12岁、10岁、9岁、7岁,两个男生两个女生,长相极其相似。没错,他们是同读于广州天河一所民办学校的张家姐弟。因为交纳不起昂贵的借读费,四姐弟只能进入收费较低的民办学校,入读公办学校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总队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就读一年学费人均3117.78元,其中借读费、赞助费为1708.28元,子女教育的费用问题是农民工面临的最大困难。
另外一份数据同样引人关注:2005年,广州市流动人口出生数第一次超过了户籍人口的出生数。而广州市社科院的调查还显示,目前广州共有32万适龄入学外来工子女,72%以上的孩子面临交费困难。即使在收费低廉的民办学校,他们中很多人仍然交不起学费,甚至为了躲避学校追讨学费四处搬迁。
农村贫苦女孩有“春蕾计划”,农村民办教师有“烛光工程”支持,但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进入城市读书时,贫困的他们该依靠什么完成学业?
10岁的张小娟(化名)来自外省,一家人住在广州东郊车陂路附近,爸爸是个菜农,每天为生计奔忙。对小娟来说,广州是一个陌生的城市。
姐弟四人每年学费3000多
12月14日,记者站在小娟的家门口,近处是垃圾堆和成片的菜地,远远望去,菜地的尽头,广州地标——中信大厦的楼身赫然可见。
这片菜地上到处是来自广东信宜、江西等地的菜农棚户。有的是三面透风,只用几根木头架起一个屋顶,有的情况稍好,用石棉瓦支出了一个房屋的雏形。
叫了小娟的名字,五个小脑袋冒了出来。小娟光着脚,虽然天气很冷将要下雨,她却一点也不在乎。看到记者来,小娟很开心,一手抱起叔叔家一岁多的宝宝,把记者带进屋。
小娟有三个姐姐,两个弟弟。16岁的大姐在东莞打工,15岁的二姐刚刚回老家读初中——因为老家读书不用交学费。剩下的四姐弟则在菜地附近的民办学校上学。
临近学期末,姐弟四个的学费还没缴清。“我长在农村,但我也没见过这么穷的家。”同记者来的江老师回想着第一次来小娟家家访的情景:一溜儿石棉瓦房,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任何电器。门口的木架子上挂着几件校服和小孩子的衣服。小娟说,她的衣服是姐姐的,弟弟妹妹的衣服是她的。
事实上,现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三块木板拼成的小凳子摆在门边。茶杯上有黑黝黝的一层污迹。房间里很黑,正对着一个灶台,右手边是用几根木棍支起来的上下铺。一只狗被拴在屋里,见到生人来了就不停地狂吠,还跑到床上打转。门口左边的墙上贴满了奖状。
小娟的爸爸热情地倒水让记者坐下,他告诉记者,家里以种菜为生,晴朗的天气,这些菜只有8分钱一斤。4个孩子读书,每年光学费就要3000多元。
对于小娟和她的弟弟妹妹们来讲,五六公里外的繁华市区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们很少去。
(责任编辑:刘娅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