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应邀走进郑州大学,用两个小时串讲了《诗经》等国学著作,告诉大学生国学是振兴中华民族必不可少的软实力,期间24次引经据典,博得阵阵掌声。在与大学生交流提升河南形象的问题时,徐光春称今年河南工业利润相当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省工业利润总和。 |
徐光春郑大引经据典论国学 认为国学热是人民的文化自觉
昨天上午,省委书记徐光春应郑大学子的邀请,第二次走进郑州大学第一报告厅。在郑大学生的眼中,这位“老朋友”此刻更像是一位教授、学者,或者就是餐桌旁的一个朋友。
在学生们的掌声和欢迎声中,徐光春用两个小时串讲了《诗经》、《论语》、《左传》等传统国学著作,24次引经据典,告诉大学生:国学是振兴中华民族必不可少的软实力。
[传道]
学生一封信请来徐光春
11月16日,郑大历史学院学生王冠一给省委书记徐光春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客串”郑大“国学大讲堂”的教授。
“去年您来学校做报告,我没能抢到提问的机会,但您的睿智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我和同学创办了郑大‘国学大讲堂’,我们需要您的到来,为我们指点风云、笑谈人生……”
11月20日,徐光春在信上亲自批阅:“感谢郑大学生的盛情邀请”。1个月后,12月19日上午9时,徐光春身着一件深蓝色的休闲装如约来到了郑大。
徐光春走进第一报告厅,走上讲台,先给学生们鞠了一躬:“很高兴又来到郑大!”此话一出,引来一片掌声。
徐光春在讲台前坐定,说:“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每年至少要来郑大看一次,每年至少来郑大讲一堂课,每年要和郑大的学生吃一顿饭。”
话还没讲完,台下掌声又响了起来。
徐光春接着说:“前不久,我接到了‘国学大讲堂’的邀请来给大家讲课。我知道这个大讲堂是邀请名师来校演讲,帮助大家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所以,今天就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国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话题,谈谈我对社会、对青少年的一些看法。”
现场提问“仁义礼智信”
一“开课”,徐光春先给学生们提了个问题:“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有自己的荣辱观念,谁能讲讲咱们中华民族都有哪些传统美德啊?”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纷纷举起手来。
“好,小伙子,你说!”
台下一位手举得高高的男生站了起来:“传统美德是人与人相处过程中,用来规范大家行为的道德。”
徐光春微笑着看着他:“嗯,有道理,但有些笼统,还有谁能讲讲?”
另一位男生站了起来,答道:“传统美德就是仁、义、礼、智、信。”
“非常对!”徐光春点点头,并鼓起了掌。
[授业]
24次引用古籍名句
讲到“仁、义、礼、智、信”,徐光春拿起一支铅笔,在“教案”上一边批注一边讲课。
“仁”是关心、同情、仁爱的意思。孔子有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也就是说,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能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义”是正直、道德之意。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就是要大家坚守正义。
“礼”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很早就有记载,比如,《礼记·表记》中就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之说。
“智”是才能、知识。大家最熟悉的《论语》中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就是讲,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孔子说过:“人无信而不立。”春秋时期的晋文公称“信”为“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信,即诚实守信,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两个小时的演讲,徐光春从《尚书》、《诗经》谈到《中庸》、《论语》,涉及孔子、孟子等十几位古代思想家,讲到动情之处,总情不自禁地挥起右手。
郑大历史学院三年级的董璐数了一下,徐光春“一口气”引用了24次古籍名句,“比我们上历史课教授讲到的还多”。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