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中国与德国于1974年建立外交关系。为此,当年的德国内政部长根舍和之后于1992年至1998年担任德国外长的金克尔可谓功不可没。德国之声电台近日播发一篇题为《德国前外长金克尔回忆周恩来,评价中国的外交政策》的专访,记述了当年的德方历史见证人如何评价中国的崛起及其外交战略?历史的经验赋予德国前外长金克尔怎样的视角?
难忘与周恩来深夜长谈
问:德中建交始于1974年,早在当时担任德国总理的施密特访问中国之前,您就与当年的内政部长根舍一道率先访问了中国,为两国建交扫清了障碍。 德方代表当时受到周恩来的接见,您能否谈谈当年的具体情形?
答:我参与了德中建交的过程。我们也像美国一样通过乒乓外交的方式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当时在根舍领导的内政部工作,他与当时的外长谢尔一样都是自民党籍政治家。我通过当时在波恩的中方代表建立了最初的联系。为了感谢根舍和我为德中建交付出的努力,周恩来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我们与周恩来进行了夜间长谈,如果我没有弄错的话,准确时间是凌晨1点到3点之间。周恩来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他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政治家之一,他的个人魅力弥漫着整个房间。
问:您同根舍第一次访问中国是在1974年,对吧?
答:对,当时是1974年。我还清楚地记得飞机降落北京机场时的情景。所有的人都身穿蓝色制服。大家都戴着口罩,桌上放着许多毛选。北京之行是一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经历。
问:德国和中国为什么偏偏在1974年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真正动因是什么?
答:有一天,当时的外交部长谢尔先生找到根舍,他说,基民盟籍的前外交部长施罗德对中国进行了访问,我们一定要建立德中外交关系。我们当然责无旁贷。中国当年在联邦德国的代表是王殊,他以后也曾担任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我于是就找到了王殊。
亚洲称雄时代即将到来
问: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已成为德语媒体的聚焦内容。中国的崛起对德国来说是挑战还是机遇已成为人们一再讨论的话题,您个人的看法呢?
答:我个人认为,亚洲称雄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不是简单说说而已,事实将是如此。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大国拥有世界37%的人口。在经济革新方面,中国的仿冒抄袭问题还非常严重。这个国家通过廉价的劳动力实现了强劲的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饥饿的国家。在高科技领域,中国正在急起直追,对教育和科研进行大量投资,所以中国早晚会在革新领域方面赶上西方工业强国。
现在欧洲和德国的工资政策已融进了中国的因素。博世公司的部分产品就是在中国生产的,那里的工资成本和附加费用是这里的1/10,这个例子足以显示某种发展趋势的走向。欧洲、德国必须觉醒,意识到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将在其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中国现在已经在这么做了,以后的作用还会更大。
问:作为德国前外长,您如何评价中国的非洲政策,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峰会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您怎样评价欧盟不久前提交的“中国新战略”?
答:我非常关注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进展情况。显而易见,中国十分注重与非洲保持密切联系。非洲大陆共有54个国家,存在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我认为,中国现在已意识到发现非洲“新大陆”的重要性。至于欧盟制订的中国新战略,我认为,面对在战略上有许多共同利益的中国和印度,欧盟各国必须团结起来,积聚自己的能量,否则就无法长期保持自己的竞争能力。提交中国新战略是势在必行。
问:中国人一再强调的是,中国并不是现在才发现了非洲,中国早就与非洲保持着友好和密切的联系。
答:我认为,在这方面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尽管中国与非洲的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以这样的力度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这种关系还是第一次。中国人不必觉得受到了攻击,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认识的话。
中国外交政策是明智的
问:在外交政策方面,中国一贯奉行不干预他国内政的原则。中国的外交政策被视为非常实用,中国这种有意低调的处事哲学是因为自己尚不够强大,还是更多地出于战术上的考量,或者是基于某些传统因素呢?
答:我个人希望,中国能够在原则上继续自己的不干预他国内政的外交立场,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中国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一向比较谨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往往一开始时持反对立场,但最后的表态总是很策略地接受多数决定。我就有过亲身的经历。中国几乎从没有使用过属于自己的否决权。中国总是在最后时刻潇洒地融入主流队伍。
我认为,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明智的,它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我还记得李光耀的一句话,他曾说,等到中国人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的巨大潜力,整个世界都将会为之而感到震惊。我认为,李光耀说得不错。
问:您如何预测美、中、欧之间关系的未来变化?
答:我是一个注重现实的人。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思维方式上,我都以事实为依据。现实强迫美国、欧洲包括中国在内必须保持友好关系,否则将是荒唐的,也会因此而制造不必要的麻烦。我认为,中美、中欧关系原则上讲只会更好,不会更坏。
问:但媒体报道给人的印象是,欧中、美中关系等均决定于双边的贸易关系,其它的问题都是次要的。
答:经济决定世界自有它的道理。
问:在比萨国际中学生水平测试中,德国学生的测试结果处于中下游,教育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科研领域似乎也不是捷报频传,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答:教育质量的确不能令德国人感到自豪,但在科研领域,德国一直位居世界前列。比如就科研水平而言,德国目前尚领先于中国。尽管中国为科研的资金投入已大于德国。在教育方面,与17个世界领先工业国家相比,德国位居第11位。这的确非常糟糕。值得庆幸的是,许多中国学生到我们这儿来求学,令我们感到非常高兴。我一再强调,希望大家好好看看中国,中国每年都不惜为教育、科研和技术革新领域进行大量投资。
问:除了工作之外,您认为,最理想的一天应该怎样度过?
答:我一直忙于工作。如果有一天我可以休息一下的话,那我会努力多跟我的5个孙子、孙女们在一起,以此弥补我在自己的三个子女身上错过的一切。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