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文俊小档案
刘文俊何许人?遵义县龙坑镇苏池村安山村民组一个只有高中文化的普通农民,今年38岁。
不过,普通农民一旦插上科技的翅膀,那就要让人仰起头来看了!
刘文俊说:“一个传统农民,只能在地里刨食;一个科技农民,却可以种活一片土地!”听听,这就是一个新农村新型农民的气魄!
让我们先来看看刘文俊的“小档案”吧。
2004年初,刘文俊与贵州大学MED实验室合作,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蔬菜生产化肥零施用技术;
同年6月,刘文俊当选遵义县共青湖无公害蔬菜协会会长,与此同时,县里还特命他为农技员;
2005年8月,央视记者采访刘文俊。作为农业科普带头人,他走上了电视荧屏;
同年12月,省扶贫办组织9个县的扶贫办主任到厦门参观学习,应邀参加这次活动的刘文俊是惟一一个农民;
2006年8月,遵义市副市长吴承斌带领全市14个县区市100多名农口的领导到龙坑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参观学习,为这些农业专家讲课的,就是刘文俊;
从2003年至2006年,刘文俊租赁的30亩农田每年种两季蔬菜。每季菜有70天采收时间,每天有6至8名村民帮他背菜装车,另有10多个商贩到他的菜地贩菜。那些天的刘文俊,每天有1700元的收入,日进“斗金”哩;
在刘文俊的带领下,苏池村及周边的蔬菜种植从1800亩发展到3200亩,菜农们的腰包揣得鼓鼓的;刘文俊的蔬菜协会受到市、县表彰,他本人被授予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大户称号,县农村科普先进个人。今年5月又评为市劳模,9月被提名推荐全国科普带头人……
刘文俊的三起三落
刘文俊有弟兄5人,2001年以前,5弟兄都是小包工头,长期承包工地搞建筑,生活富足而殷实。偏偏刘文俊不安分———对农业技术的偏爱和执著,让他不懂而又跃跃欲试。
就像从阳光明媚的春天跌入凄风苦雨的严冬,大起大落的日子从此开始光顾刘文俊及其家人。
先是养鱼,把自家的几块责任田搞得稀巴烂,最终一无所获。
他不甘心,2001年又放弃建筑选择养鸡养鸭,大老远跑四川买蚊子养蛆作饲料。结果一年下来,投进去的5万余元,又是血本无归。
痛定思痛,他总结了亏本的原因:无技术,无人指导。
亏本后,他只好重操旧业。其时,他的三个哥和一个弟的建筑业一如既往红红火火,财富差距拉大了。在极度痛苦中,他承包了本镇的一段公路。带去的工人不够,他想在当地找几个,30元一天,可没人愿干。农友们说:“随便一挑菜就要卖100多元,30元干你那个?”他承包的工地处于市县交界地,种植蔬菜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站在工地上,他亲眼目睹谢家坝村黄泥、花园两个村民组满田满坝绿油油的菜和当地菜农一挑菜上街,不一会儿就空箩筐回来的情景。他突发奇想:“包田种菜!别人卖一挑,我卖它十挑。”说干就干。工地结束后,他收起砖刀,回家种菜。
不种则已,一种惊人。起初是亏得惊人,然后是赚得惊人。
那是2002年5月份,刘文俊承包了5亩地,加上自家的2亩地,一共试种了7亩蔬菜。投资8000元,投劳240个,种上白菜、莲花白、豇豆、四季豆、葱、蒜、香菜等。眼见得满坝子蔬菜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村民们都认定刘文俊这下要大赚一把。谁知“人有旦夕祸福,菜有不测病害”。最初是他妻子发现菜叶出现了黄色,有的已腐烂,连忙对刘文俊说不对劲。刘文俊抱起一株白菜就往城里跑,在遵义农校找到植保教师罗东黔。第二天,罗东黔来到菜地察看后,果决地说:“这些菜患了软腐、霜霉、病毒等症状,必须全部砍掉,集中销毁!”
销毁?8000元投入几百个劳力就这么“毁”了?刘文俊说这叫全军覆没,叫信心和意志的无情摧毁!
“还要不要再种下去?”罗东黔问。
“种!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
“那好,技术指导算我的,无偿提供!”罗东黔爽快地说。
一家人又忙开了。先在7亩地上喷洒敌克松消毒,然后翻土,再喷洒敌克松,盖上薄膜。请了10个村民,迅速种上本地几种主要的蔬菜。罗东黔每周来一次,把刘文俊带到菜地手把手指导:“如果发现菜叶起皱纹、起气泡就是患了病毒。这种病状,最先只有一株或几株,必须迅速除掉、消毒,然后再对其他健康的菜打药。”
想不到种菜还有那么多道道。刘文俊认真作着记录,并严格按罗东黔的指导进行管理。这季菜质量出奇的好,菜贩到他的菜地里整车整车载走,试种之初想象的奇迹出现了。这季菜他纯收入2万多元,除去两次投入,获利近万元。尤其是,他获得了比金钱价值高得多的技术。有了技术,他胆子就大了。
收获完毕,他就承包了30亩地种菜,仍然由罗东黔作技术指导。这季菜更了得,获纯利5万元,只用了4个月。别人卖一挑,他卖一车,比别人卖一挑他卖十挑的目标高多了。由此,刘文俊赢得了蔬菜大户的美名。
刘文俊的胸襟
2003年初,遵义县农办报经县领导决定以“项目+协会+基地”的模式发展无公害蔬菜。10月,无公害蔬菜项目放在苏池村安山村民组。其时,刘文俊已成功地收获了第三季蔬菜,而且带动小规模种菜的10多户农民也获得丰收:王传刚种6亩收入3.5万元,何光全种4亩收入2.8万元,董义洪种3亩收入1.7万元。刘文俊因此被县农办命名为蔬菜种植骨干户。
有了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鼓励,以刘文俊为代表的蔬菜种植户在逐步增加,各户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并向外村延伸。
2004年,县农办投入一部分资金,资助菜农购买农药、种子、肥料、薄膜、大棚架材,实施新技术试验示范。这年,刘文俊带动苏池、八里两个村60户农民种菜,种植面积增加到500亩。刘文俊组织发动、引种示范、技术指导。他自家的30亩菜在这年种了两季,共引进20多个蔬菜品种。春季引进的以色列国家系列番茄两个品种,种了10亩,每亩产量1万公斤,平均单价5角。其他菜农种植他试种成功的蔬菜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接着,刘文俊在罗东黔的帮助下,引入贵阳先正达公司和红将军公司在苏池村、谢家坝村发展以色列硬质系列番茄75亩,每亩纯收入达到1万元,使农户在种植常规蔬菜的基础上收入翻了两番,这还要除开后期成熟的。
也是在这一年,全省种植蔬菜技术交流会在刘文俊的蔬菜试验示范地召开。县共青湖无公害蔬菜协会成立,刘文俊当选为会长。至此,“项目+协会+基地”的农发无公害蔬菜项目实施新模式正式形成。
协会成立第二天,刘文俊和副会长李兴会自费到关岭自治县学习番茄种植技术。在那里,他们参观了3万亩番茄种植基地,看到了规模,看到了市场。番茄亩产量1万公斤,亩产值1万元,每天都有若干辆载重量20吨的大车把番茄运往全国各地,真是规模出效益呀!整整一个星期,他们都在几个弯连着几个坳再连着几个平坝的方圆数公里的番茄地里转悠,就连做梦看到的都是红彤彤的大番茄。开了眼界饱了眼福回来后,他们俩一起到各个点上谈见闻、谈感受,然后培训菜农,常常忙到深夜。
为了拓宽蔬菜领域,扩大研究与开发,刘文俊主动与贵州大学联系请求合作,为此不知多少次自费跑贵阳。起初,贵大的专家教授们不太在意。毕竟,一个农民直接与大学实验室开展新科技的示范普及合作,这种形式在贵州大学还从未有过。后来经不住他一再要求,贵大MDE实验室答应合作,先拿了一点样品让他试一试。刘文俊如获至宝,认真试验,详细记载,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蔬菜生产化肥零施用技术,其特点是少病虫害,采收时间提前15到20天。试验示范质量高、效率好,专家们非常高兴,表示要继续合作。
为了引导农民种菜致富,刘文俊计划用自家的30亩地搞试验示范。又要搞示范,又要去折腾,妻子这回是说啥也不同意了:“家里刚刚才有点起色,还没有雄厚的基础,你又要搞试验。试验成功了好说,失败了哪个来承担损失?30亩地一年的租金都是一大笔,你又何必去冒那个险?”
刘文俊劝她:“菜要好卖,要卖好价钱,前提就是菜要多。菜多了,商贩才会主动来买,这就需要规模种植。试验示范就是要吸引更多的人种菜,我是会长,我不搞试验谁搞?况且,有贵大的专家和罗东黔老师作指导,你还担心什么?”
她能不担心吗?她说和他一起生活提心吊胆的。早先是放弃包工头不当,偏要去养鱼养鸡养鸭,赔了血本不说,又要去种菜。整天跟着他跪在土里搞育苗移栽,满身满脸都是泥土臭汗,一干就是几个月;打药时一身都是农药味,有一次摔了一跤,喷雾器里的药剂从头上直往下流,浸透了全身,成了个药人;还有一次县委书记到现场来,你刘文俊正在菜地挖排水沟,周身都是稀泥巴,像个泥猪,我都替你不好意思。辛辛苦苦积攒的一点钱都打水漂了,两口子没办法了只好在田埂上来来回回地走,焦心死了。如果没有罗老师帮助,没有种成了的几季菜扭转困境,一家人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你抓石头打天?……说到伤心处,妻子不由得悲从中来,一把鼻涕一把泪。
刘文俊很是抱歉,觉得有愧勤劳善良的妻子,而且他也理解妻子的用意:家里种菜的气候已形成,就单单纯纯把30亩菜种好,收入已是非常可观的了,还搞什么试验担什么风险?
但他还是要说服妻子,理由有三:“一、党和政府关心农民,拨巨款支持我们种菜,我们深受其惠;二、县农办李主任自始至终帮我们家出谋划策,与我们家一起在基地劳动,来去头十公里,都是骑单车。就凭人家这份农民情结我都没有理由拒绝;三、试验示范是为了推广,为了更多的农民种菜致富。我们一家富了算啥?大家富了才算富。党和政府要我带头,我义不容辞!”
当了会长的刘文俊,说服起妻子来道理也是一套一套的。最终,妻子破涕为笑:“好吧好吧,就搞。失败了把你当押金,让农田老板把你撕来吃,你不够再押我!”
刘文俊把30亩地分成5份,第一季菜实施了5种示范,分别是“大棚生产栽培示范”、“茄果蔬菜规范化生产示范”、“大型瓜类架栽示范”、“蔬菜生产化肥零施用示范”、“蔬菜生物防控技术示范”;第二季也是分成5份,每份推广一种技术。另外,他引进种植了蔬菜新品种23个,有10个获得成功并开始推广种植,推广应用新农药8个,试验和推广成功率分别达到60%和90%。如“大型瓜类架栽示范”每亩冬瓜产量达到37000斤,比传统种植产量高出3倍多。与前季菜相比,刘文俊的收入减少了三成。但一年时间里带动100农户种菜500亩,每亩平均收入5000元,纯收入3000元,户均收入2.4万元。
刘文俊常对群众说:“技术方面的问题,只要我知道的,我都会毫不保留的告诉大家。”为了主动搞好技术推广,提高农户种菜的科技应用水平,刘文俊聘请市、县专家和农技干部为会员举办了4期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和27次专题培训会,村寨院坝会35次,培训学员6800人次。前年10月,在县科协和农办的协调联络下,刘文俊组织50名生产骨干到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集中学习10天,该校也把协会的蔬菜基地作为教学实习基地,由刘文俊指导学生操作。
这一年,为了了解和学习外地蔬菜种植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先进技术,刘文俊还带领30个菜农到余庆、凤冈、关岭、罗甸、惠水等县考察学习,并与道真自治县富通公司建立了生产合作协议,率先引进甘薯进行高产示范栽培获得成功;今年,刘文俊引进以色列番茄,在龙坑镇各个蔬菜点种植了700亩,每亩纯收入4000元,菜农增加收入2800万元。
刘文俊自主设计生产的混凝土蔬菜大棚20个,比外购每个节约600元。根据资料自制黄板诱杀害虫,每亩地可节约50元。结合生产实践设计发明了“地膜覆盖垄面整理机”,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益和生产质量;自主新建的900平方米防虫联栋钢架大棚,比外购节约2万多元。这些,连同全新的蔬菜生产方式———化肥零施用,种苗、土壤的全程消毒、杀菌等对全县的传统生产习惯带来冲击。
省农业厅领导到遵义县检查产业化建设时,对该协会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科技应用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市政协领导分别到该协会进行专题调研,充分肯定了协会的发展方向。刘文俊先后被县科协、县扶贫办聘为农村科普宣传员和扶贫技术辅导员。刘文俊也不再仅仅是鞍山村民组的一个农民了。他的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经常到本县其他镇村去辅导技术。短短几年内,通过刘文俊的科普带动,苏池村周边的蔬菜种植面积从2002年以前常年1800亩发展到今年的3200亩,引进蔬菜新品种46个,培养大户骨干20户,建大棚群点5处。
提到今后的打算,刘文俊用八个字概括:科研、试验、推广、服务。你听,满口的科技术语!刘文俊说,他自己家的种菜面积要缩小,主要作试验示范,带动广大菜农扩大种植面积,走蔬菜产业化路子,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 作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