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廉江市石角镇相古坑村的许多村民来说,这几年的变化可谓是刻骨铭心。几年前该村还是湛江地区有名的“特困村”,如今却成了我省的“文明村”,12位原先以为今生再也没有机会娶老婆的大龄青年,更是纷纷喜结连理。
与相古坑村一样,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省的180多万水库移民绝大部分移居在“老、少、山、边、穷”地区,因此“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等一系列难题,成为阻碍他们脱贫致富的客观因素。
然而,近几年来,我省对水库移民扶持力度的加大,让他们重新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从2003年起,省财政每年投入3.6亿元,改善老水库移民的发展环境,投入力度是1993年至1997年的12倍,也是1998年至2002年的6倍。
与此同时,我省在对水库移民的扶持思路上也有了新的变化,政府不再采取“撒胡椒面”,按人数比例分钱到户的办法,而是采取了“一村一策”的工作思路,整村推进移民危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
到去年10月底,全省面上水库移民已实际完成920条自然村、40960户、182953人的住房和村容村貌整治,并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移民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遗留问题。此外,7大省属水库的移民近3年来也已有1.24万户、7.2万人住上了新房。
在改善移民村基础设施硬件的同时,我省还每年安排专项培训费,把加强移民生产技能和劳动就业培训通过多种途径结合起来,扶持移民增强“造血”功能。据统计,1998年至今,全省安排水库移民生产技能和劳动就业培训就达7.2万人。尤其是实施了“一村一策”的移民村,居住环境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激发了移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热情和决心,就业培训又使他们的创业信心大大增强,外出打工的移民人数因此而大幅度增加,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移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到目前为止,全省老水库移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移民人均纯收入也从1992年的548元增加到2005年的2540元,增长了4.6倍。
“安居乐业”这个中华民族几千年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在移民新村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和体现。据统计,我省水库老移民上访人次,已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最高峰时占全省年总上访人次的73%,下降到连续数年不足1%.当年带头上访的移民组织者变成了建设移民新家园的牵头人;当年贫穷落后、遭人白眼的农村特困典型,一跃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 (记者/陈清浩通讯员/粤水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