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0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外人第一次不睬你,第二次认识你,第三次就会同你打招呼啦!”面带开朗笑容的阿蓉说。
两年前,阿蓉为与家人团聚来港,一直以来在乐观积极的心态带动下,从接过社区传单的第一步迈起,两年间主动参与多个社区活动和培训课程,不但得到了许多新朋友的关怀帮助,也更助其确立“我是香港人”的身份认同的自信心。
据悉,香港明爱社区基层妇女联会于今年初,就“新来港妇女适应香港生活状况”访问了一百三十位新来港妇女,超过五成半被访者居港年期少于三年,近一半年龄介于三十六至四十五岁。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超过七成被访者认同“我是香港人”的身份,但普遍缺乏对香港法律支持、教育、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认识;加之多半扮演照顾家人的“保姆角色”,超过两成被访者悲观表示,在香港一个朋友都没有,另有超过半数表示,曾遭到港人称为“大陆婆”、投以怪异眼光等歧视。
发言人黄敏儿指出,被访者列举的“歧视”事例,大多发生在街市商店购物、与家人相处等日常生活言谈间;但被访者的自身猜测和悲观态度,在与港人文化背景差异的接触中,往往也容易造成误会,例如过分敏感对方眼神、自我贬低身份等,都容易导致视为是针对自己的新来港身份。
黄敏儿呼吁香港社会建立包容友善的环境,本地人放下成见友善接纳新来港人士,同时鼓励新来港妇女视自己为“香港人”而非“外人”,主动建立与港人的朋友网络,主动投入香港社会。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