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候选人物:王生英
解说:这里是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的卸甲平小学。我们见到王生英老师时,她正在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由于山路崎岖,加上学生们年龄又小,王生英每天都要送孩子们回家。送完孩子后,王生英回到了自己的家没,面对眼前的一切她有点怅然。
王生英:最留恋那段就是那十年,在家那个十年,包括现在也是。
解说:王生英为什么留念那十年呢?在她的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还的从头说起。 王生英1956年出生于卸甲平村,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她排行老大,小的时候由于发高烧,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王生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最终造成残疾。1974年,高中毕业的王生英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卸甲平小学的一位民办教师。
王生英:当时那个地方比现在要穷得多,学生上到一二年级,有上一年级就都不上了,回去上山拾柴、放羊。反正我也不知道咋说,我就想我要把我学到的知识要叫孩子们都学到手,
我们这个山区就有希望。
解说:在一般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对于身有残疾的王生英来说都是困难,从王生英家到学校,要走四五里山路,中间还隔着一条大河, 王生英每天都要趟着没膝的河水过河。每逢雨季河水暴涨,常常都会发生淹死人的事情。
王生英:妈妈她逼着吵着不让我教书了,她说:咱不教书了,咱也不能为了教学就不要命了,你看人家那身体都好都还顶不住,何况你,反正我愿意教书。我也没有感到害怕,我跟妈妈说不怕,我可以,甭管咋说俺妈她还是不放心,每天我教书的时候,她都送到我她一直跟着我,就送到坝沿,她看着我趟过去趟过来以后,她拍拍胸脯说,走吧妈放心了。
解说:那时候,王生英把全身心都放在了教学上,父亲生病也没能在身边照顾。直到父亲去世时,作为家里的老大,她都没能及时赶到身边,这成为王生英终生的遗憾。
王生英: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忠孝不能两全这个滋味。
解说: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个夏天,连着下了20多天的暴雨,破旧的校舍已经不能经风挡雨,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学校只好让学生们回家。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王生英拖着残疾的腿,冒着大雨,挨家挨户到每个学生家里上课、辅导、批改作业。
王生英:我们那个村住得比较分散,路也不好走,也经常摔倒,摔倒了就起来,起来反正我上课不会误,反正上课没有停止过。我记得是有个女孩子,她叫王敏淑,她说老师以后你别这样了,你看,要不我们,我跟大家都集中到一块,我们都集中到一块,在一个家上课行不行,我说别这样了,就这样吧,没有那样没有组织,还是挨家挨户上,咱就是为了孩子安全 ,是吧。
解说:那时候王生英是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只有5元钱。虽然很清贫,但她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为此她的两个孩子对她的做法都不理解。
王生英:那有时候忙不过来,两个孩子老说,人家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两个孩子(说)
不对、不对,这歌词不对。我给他买了个磁带了,他听了,不听,不听,这个歌词不对这个歌不好,其实咱听了这个也不是滋味。
解说: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的孩子,王生英常常感到内疚,但每当上课的时候,学生目光中流露出的那种对知识的渴望,甚至有的孩子叫她妈妈时,这让王生英对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感到宽慰。
王生英:你看这个昨天在这坐着上课,他就经常喊妈妈、妈妈,他就经常喊妈妈,喊了以后我就把他抱起来,我挺高兴的,不管是喊错,还是他内心的喊,我都是高兴。
解说:八十年到中期,王生英的工资从原来的每月5元涨到了20元,但这并没有改变家里的生活状况,随着王生英爷爷奶奶的先后去世,家里借了不少外债,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了。1986年春天,王生英的丈夫王河生在东北找到了一个挣钱的门路,承包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他怀着兴奋的心情给王生英来了一封信,让王生英到那边给他做会计,但王生英并没有动摇。
王生英:你瞧孩子们也都愿意学知识,你瞧咱一走就撒手不管,况且咱登上讲台咱就是一种责任,是不是,就是对老百姓的一种承诺,承诺也是负责任的,对自己对家庭有了好处了,就撒手就不管了,就说话不算数了,承诺不负责任了,这还叫人,是不是,就不叫人。
解说:丈夫被王生英打动了,最终放弃了东北的工程,回到了老家。从那以后,他成了学校的义务后勤,学校的门窗坏了,他义务修理;校舍漏了,他主动修补。一晃几年过去了,王生英始终在卸甲平破旧的小学里坚守着,终于有一天,1993年,一场狂风暴雨冲垮了校舍,望着一片瓦砾,王生英伤心地哭了。
王生英:孩子不想离开这个房子,我就带着孩子就在这个房子周围在这上课,就是我们当时在上课的时候,这边是教室,这边是羊圈,所以说我们就在这学校外边上课的时候,就是有一天上课的时候一个小女孩叫王玲玲,她说老师你看我的头上,头上很痒啊,痒痒得她就不能上课了,后来我给她把头发拔开一看,她的头皮上有这么一点红疙瘩,我就拉着她去找到家长,后来他一看,他说生英啊,你就傻死了,这是羊壁虱,这是羊身上的一种寄生虫,有一种寄生虫,它就盘在孩子头上了。
解说:从那以后王生英就带着孩子们离开了那所破败的学校,为了能尽快地找到教室,王生英多次找村委会反映情况,但村里无力支付建新校舍的开支,没有办法,王生英只好领着学生到野外上课。
王生英:后来我带着孩子就在那个河沟、树下、山上、山下、房前、房后,反正能待的地方我都去,有一次在山上上课的时候就下暴雨,也没有想到雨会来得那么猛吧,把孩子们也都吓得哭,当时我心里,我也不知道是咋难过了吧,给孩子们就壮着胆,不怕不怕,一会儿咱们就回去,让孩子们都蹲到地上,手拉着手都在那个山坡,半山腰都蹲着。
解说:风雨袭击带来的只是教学的不便,有些时候班上的孩子还要面临生命的危险。一次,两个孩子上山拾柴遇到了狼,结果一个孩子被狼追赶,从悬崖上掉下来丢了性命,这件事给王生英极大的震动。王生英和丈夫商量,决定把孩子们领到自己家里上课。从那时起,她家的里间、外间,还有门口台阶就成了三个班学生的教室。但是50多个学生挤在三个房间里,拥挤程度可想而知,王生英和丈夫经过一个通宵的商量,最后决定:盖房,在自家房子原有基础之上加盖一层,但对王生英来说,再加一层谈何容易。
王生英:因为在这建房前我爱人是住了两次院,还有外债,建房手里没有钱也发愁,后来没了法了,就给丈夫说了跟爱人说,爱人说把粮食咱就都卖了吧,把家里的粮食就都卖了。
解说:为了省钱,王生英和丈夫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姨父家借来椽子和檩条,又自己动手到河边挖沙、挖石子。
王生英:当时我这做活,我这个力气小,干起来倒有劲,但是做那个活,干不了多少吧,干不了多少还觉得累,两只手都是大血泡。在那个挖石子的时候,往车上装石子,用那个铲,往地面上扔石子的时候,我这个两个膝盖,就隔着裤子,里面也都是磨的那个泡。
解说:王生英夫妇俩整整用了5个月的时间,终于在1993年的秋天把加盖的二层楼建起来了,为此王生英和丈夫欠下了了3万多元的债务。房子盖好了,孩子们上课的地方宽敞了,但50名学生,三个年级,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五门课程,就王生英一位老师,为此她创造出了“三级复式教学法”。
王生英:最开始的时候就是学生多,从里头到这间全都是学生,学生少点以后把那间,也就是最东边那一间,就把它拦开、截起来当个办公室,这是进度表,后来当办公室以后,有课程表,备课就在这备课。
解说:很快冬天来临,山区的冬天异常寒冷,王生英又面临着新的难题。
王生英:当时把那个房子盖好以后,咱手里也没钱了,就这个门子都没有安上,这三个门子都没有安,后来没办法怕孩子们受冷,怕孩子们受冻,我就把,我就把床上的垫子都抽出来,都挂在那个门上,挂在那个门上,平时看着很不好看,后来到了晚上,我就用旧布拼了十四条花门帘,每次都是爱人到那个缝纫机前,一起给我裁布,打灯。
解说:就这样,从1993年到2004年王生英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了整整十个春秋,十年间,王生英先后培养出了200多名小学毕业生,其中有15人后来考上了大学,有六人当上了村里的干部。2004年秋天,卸甲平村建起了新的小校,学校的老师也增加到了五位。
王生英:我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心情也激动,孩子们也激动、高兴,欢迎老师上讲台,给我们讲课了,我们有数学老师了,当时那个情景孩子们高兴得那样,我都流泪。
解说:如今王生英从民办教师转为了公办教师,月收入达到了1200元。前几年王生英的两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今年教师节王生英在外地的女儿寄来了一封信。
王生英:她就是说现在我认为,你真是一个好妈妈,是个伟大的母亲,以前吧没有这么认为过,老想着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包括弟弟也是,都是这么想的,你还记得唱那个歌词唱,在磁带里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我和弟弟都吵着不唱、不唱、不唱、不听、不听,这个歌词不对,这个歌词不好,你还记得那次吗。还说现在就理解了,我们生活在那个特定的环境里,没有付出和牺牲我们山里的孩子不可能学到知识,不可能学到文化。如果你顾了小家庭就把大家庭就舍去了,现在才认为妈妈才是我们的榜样,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最尊敬爸爸妈妈。
解说:王生英的学生曾给王老师算过一笔账:她每天往返学校和接送学生,至少要走12公里的路程,33年间王老师走的路正好是绕地球三周的长度。有人说,她在进行教育的长征,也有人说,她是一位教书的愚公。
王生英:有时我就觉得啥呢,就觉得这山里的孩子都比较可怜,你如果要一直这么贫穷,一直没有知识,一直这样贫穷是不是,咱这个穷就不会改变,其他我也是,反正我也不知道是咋想的,一登上讲台,我就再没有想离开过,离开过教书这一行,我这最大的愿望我就想,还是这山里的孩子要能和城里的孩子条件,教学设施能平等了就更好。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