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观点的强烈碰撞,就没有闪光点的产生。即将逝去的2006年发生了许多事,引起了诸多争论,它们有的已经结束,有的还在继续。每一次的争论,每一次的“剑拔弩张”,都带给我们难以磨灭的印象,而中国,则在这些观点的激烈冲撞声中不断前进。
1 贱卖论
自中国政府对金融企业再次施以巨资救助以来,国有银行纷纷加快股改和境外上市的步伐,而这些银行在国家注资并股改后的估值、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商业原则以及上市路径的选择等方面引起了国人不小的争论。有人甚至指出,国内金融企业在境外像甩卖温州鞋子一样竞相甩卖金融股权,甚至多家金融机构向同一境外投资者压价竞卖股份,完全是在“贱卖”中国的银行股权。
正方观点:“贱卖论”支持者认为,中国银行业的股权交易正演变为卖方市场的局面,把中国有实力的企业排除在外。而且当初境外战略投资者从汇金公司平价购入中行和建行的股权,外资没有花费任何溢价,占了很大的便宜。随着外资持股比例的增多,今后国有银行有可能会被外资控制,从而威胁中国金融安全。
反方观点:国有银行境外上市是良好的开端,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不会威胁我国金融安全,支付这些改革成本是必要的。这些战略投资者带来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交行董事长蒋超良表示,以交行的经验来看,在其上市和股价上扬后,持股比例最高的国有股东受益最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 房产暴利税
地产大腕任志强在2005年底抛出的一句话——“没有巨大的利润支持,无法建设品牌,因此房产品牌就应该是具有暴利的”——激起了千层浪。而今年3月,当政府决定向三大石油集团征收“暴利税”后,对于是否该向房产开发商征收“暴利税”的争论则迅速频繁起来。
正方观点:房地产的暴利,很大程度上来自土地这种垄断资源的低价,属于典型的以公众资源来攫取暴利的行业。因此,房地产行业相关环节也应同样征收“暴利税”以平衡暴利。
反方观点:任志强反水,否认房产暴利说。他表示,在房地产市场趋于市场化、规范化后,房地产行业已经告别暴利时代。因此也就意味着无需征收“暴利税”。
3 过热
今年8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针对此次升息力度,业界人士争论不休。
正方观点:经济学家夏业良表示,此次加息0.27个百分点,力度仍然不够,只能起到一种宏观调控信号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目前的经济过热,应该至少加息0.5个百分点。
反方观点: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表示,现在国家总的调控力度已经足够,甚至有点偏过,不可再过度加强调控力度。目前经济情况几乎是最理想的,不必采取加息举措,但明年上半年经济将比较疲软。
4 资本回报率
今年5月,世界银行在其发表的《中国经济季报》中指出,中国国有企业近年来的资本回报率有了很大提高。9月1日,美国新桥资本执行合伙人单伟建撰文对此进行反驳。而后,一场围绕着中国资本回报率究竟有多高的争议在国际市场展开。
正方观点:中国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自1998年的2%增长到了2005年的12.7%,非国有企业在同期从7.4%上升到16%,中国工业企业2005年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超过15%。
反方观点:美国新桥资本执行合伙人单伟建认为,世行有关研究报告未考虑到中国企业通用的33%左右的企业所得税,而且统计局的企业利润总额数据中还包括“补贴收入”和“投资收入”,这两项指标并非企业的真正利润,应该剔除。因此,中国企业真正的资本回报率不过8%-9%。
5 教育产业化
随着众多学校乱收费问题的曝光、数百名校长因乱收费被撤职,教育产业化顺其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正方观点:以前中国实行的免费教育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市场经济国家的教育肯定是市场化的。而且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受教育者个人,交学费是私人为自己所作的教育投资,所以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收费甚至一再涨价是理所当然。教育有经济成本的,由于中国目前的优质教育资源太少,如果不收费所有人都会向好学校挤,因此收费成为一种资源调控手段。
反方观点: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认为,教育产业化会毁掉中国的教育。教育的某些部分可以发展成教育产业,但是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不能用产业的思想来引导的。有人还称,教育产业化是促成教育乱收费的罪魁祸首。
6 斩首行动
凯雷收购徐工、舍弗勒收购洛轴、克虏伯并购山东天润曲轴、法国SEB集团并购苏泊尔……外资从直接在华投资建厂为主过渡到以收购中国企业为主的间接投资阶段。尤其是近年来,外资更是将目光投向行业龙头企业,甚至被称为“斩首行动”。而伴随着此类外资并购案的频发,“国家安全保护论”、“反垄断论”、“保护民族品牌论”的呼声和争议也达到了空前的激烈。
正方观点: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认为,经济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一方面,外资利用中国会计体系的漏洞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得到国有企业的控股权;另一方面,又不断对人民币升值施压,事实上是使购买的中国资产升值。而且外资进入中国,实际会对本地原有的科技产生一种挤出效应,抑制了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建立经济安全管理机制,对外资态度鲜明、理直气壮地设定限制。
反方观点:国家经济安全不能草木皆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梅新育认为,不管是什么国家,外资进来投资都是要管理的,但是不能等于说所有的行业都要限制,所有的行业都管的话,最终是什么都管不成。资深投行人士、易凯资本有限公司CEO王冉称,“如果以产品可能涉及国家战略安全为借口,阻碍本来可以成交的交易进行,整体来讲会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7 英国模式
今年9月,为研究中国医疗改革方案,11个有关部委组成了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对此进行讨论。随后有报道称,即将出台的中国医改新方案比较青睐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尽管有卫生部官员出面澄清,该报道纯属“媒体炒作”,但还是引发了各界,包括一直关注医疗改革专家的争论。
正方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社会科学所研究员唐钧认为,如果实行“英国模式”,除去中间环节,药价将降低一半以上。而且,“英国模式”直接使医院失去了趋利动机,医疗成本也将降低一半左右。即使真的实行由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的“英国模式”,“用钱不会像想象的那么多,全民医保起码是可以考虑的”。
反方观点:卫生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法学院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表示,目前中国的医疗保险模式为“大病统筹、小病自理”,而改革方向则为“大病统筹、小病报销”。“英国模式”是由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使之成为全民福利,当然是非常好的状态。但福利越好,对国家来说则是包袱越重,目前中国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就因为投入不足,非常脆弱,再要政府全面承担公共卫生及全民基本医疗“难度相当大”。
8 物权法
去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巩献田在网上发表公开信,直指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的《物权法(草案)》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违宪行为的产物,“不经过原则性的修改,全国人大无权通过”。为此,以《草案》起草专家小组为首的一部分人与巩献田展开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争论。今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表示,《物权法》列入今年立法计划,草案待条件成熟时提请审议。
正方观点:《草案》的制定是在宪法基本原则指导下,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并适应和引导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潮流的。
反方观点:《草案》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和导致国资流失,加大贫富差距,妄图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和原则取代“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严重违背宪法精神。
9 原罪
今年10月31日,广东顺德金冠涂料集团董事局主席周伟彬涉嫌巨额偷税被刑事拘留。随着一些民营企业界风云人物接二连三地落马,业界对是否该清算民营企业“第一桶金”的“原罪”问题展开了争论。对此,工商联副主席孙晓华表示,要想不谈企业家“原罪”至少还要5至10年。
正方观点:民营企业家的“原罪”问题,必须交代清楚,甚至应该法办,此类问题不可赦免。厘清“原罪”问题有利于推动改革的发展。
反方观点:应当重视民营企业家经济罪犯的社会背景。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一直伴随着对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很多行为和突破都是后来追认的。这是改革过程中的体制突破问题,为此,民营企业非但没有“原罪”,事实上还有“原功”。应当规定一个特定的时间,对企业或企业家的“原罪”进行赦免。
10 经济学家
凭着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一句“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断言,立刻引爆了国内关于经济学家学术水平和道德良心的大争论。不少人因此对国内经济学家的作用和地位产生了质疑。
正方观点:丁学良认为,国内的主流经济学家把太少的精力用来做经济科学研究,而把太多的精力用来为某一利益集团说话。
反方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称,轻易地否定改革成就,进而否定经济学家的作用太不公正,毕竟中国的新老几代经济学家还是为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