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日叹息联合国战略 美国不可靠亚洲更实在
日本自揭“争常”伤疤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龚常 本报特约记者 汪析
50年前的12月18日,日本加入联合国,这被视为世界开始接纳日本的标志。 加入联合国50周年后外交政策该朝哪个方向走,成为日本媒体12月18日谈论最多的话题。在点评这50年的历程时,“争常”失败成了一碰就痛的伤疤,对政府在联合国的表现日本媒体颇为不满,大有“怒其不争”之意,它们提出种种建议,希望政府回到加入联合国时的初衷,将外交视线投向亚洲。
“日美同盟不可靠”
18日,日本天皇夫妇、首相安倍晋三、众参两院议长以及外相麻生太郎等出席了日本加入联合国50周年纪念仪式。安倍发言时表示:“如今我国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之一,今后也决心继续协助联合国积极参与各领域的活动。我们希望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认真担负起各项责任。”共同社称,安倍这番话“表明了日本争常的强烈意愿”。
事实上,《朝日新闻》18日在回顾这50年时尖锐地批评政府的联合国外交政策“因顾及美国而动摇”。其社论认为,最能显示日本联合国外交困境的就是“争常”。在与德国、印度、巴西结成的四国(G4)方案受挫后,日本大幅转变路线,制定能为美国接受的新方案,但今年年初仍“因美国的反对”再度触礁。文章质问,连超级大国美国都常在联合国受孤立,作为其盟友,“日本又该如何与美及其他众多成员国协调呢?”
《每日新闻》也毫不客气地批评政府在加入联合国后,表面上以联合国为中心,实际姿态却是依赖日美同盟。而“伊拉克战争证明,就算是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美国也有无法单独解决的问题,在朝鲜和伊朗核问题渐趋严重时,更需要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国协调”。
联合国战略应调整
今后如何走,日本媒体也有自己的见解。《朝日新闻》的建议是首先争取成为“准常任”。其社论分析认为,以经济能力以及在国际社会,尤其在亚洲的“巨大存在”来看,日本“应该”可以在安理会发挥“不小”作用,不过,尽管“如此评价日本的国家不在少数”,但日本还是失败了,这是一种“战略失误”。《朝日新闻》无奈地表示,“那个G4方案,莫说美国和中国,甚至都没能获得非洲联盟的支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失去了中韩的支持”,二是G4方案“隐含复杂的地区性对立”,“从开始就没有成功的希望”。今后“争常”该怎么办?《朝日新闻》比较实际。它建议政府考虑安南的“准常任”方案,即先谋求一个有任期、无否决权的位置,减少反对意见,增加实现可能性。
《读卖新闻》则给政府定了新目标。其社论在标榜日本在半个世纪中取得的“国际地位提升、存在感增加、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等成绩后认为,政府今后的课题应是“如何在联合国内确保与会费负担相称的地位和发言权,推进安理会改革,加入常任理事国”。文章强调,除了钱,还应考虑“人”,因为全球维和行动超过8万人参加,日本仅派出了31人,世界排名第80位;在联合国工作的日本人数量也是“主要国家中最少的”,今后需“强化人员的存在”。
《日本经济新闻》则趁机提示政府何为“最佳时机”:伊朗和朝鲜的核问题难以解决,联合国正面临新考验,这“正是日本提高存在感的好机遇”。
《产经新闻》则认为政府应“尽快”调整战略。文章称,“尽管日本承担了超过常任理事国中国和俄罗斯的会费,并在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联合国的发言权依然很弱小”。《产经新闻》把“争常”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归罪于“中国的反对”,因此建议政府“从根本上”转变联合国战略。
外交视线应重回亚洲
对日本加入联合国50年,外间媒体没有太多关注,韩国18日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正在北京举行的六方会谈上,美国也只有美联社发表了一篇简短文章。这篇题为《日本领导人纪念日本加入联合国50周年,呼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文章在报道了安倍在纪念仪式上的讲话后表示,“尽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它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尚未获得全球足够的支持”。
为增加“全球支持度”,《每日新闻》为政府支了个新“招儿”。该报文章引述50年前日本外相重光葵在日本加入联合国时的演讲称,“我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质是过去一个世纪来欧美及亚洲两种文明的融合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是东西方的桥梁”。该报说,日中关系现在步入了修复的轨道,明年1月韩国潘基文就任联合国秘书长,这种情形下,日本应回到加入联合国时的初衷,外交视线应该“投向亚洲”。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