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女孩办美术班挣钱养家糊口
在开封市南关西后街住着一位今年11岁的女孩,妈妈因为车祸一条腿残疾了,而爸爸在她出生前就和妈妈离婚了。母女二人靠300元低保生活,栖身的房子也是别人的,女孩生病了也不敢住院,她们经常靠捡菜叶度日。小小年纪的她,为生计办起了“小蝌蚪画吧”,教别人的孩子学画画,获得一点微薄的收入补贴生活。
这个女孩子叫张嘉琦,她向当地报纸写信说,她想和同学们一起上兴趣班;想找个志愿者辅导功课;想感受父爱的味道。 她的心愿能实现吗?
很想感受父爱的味道
12月12日,开封《汴梁晚报》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本市夏理逊小学的信件,米黄色的信封上印着雷锋擦汽车的照片,一看就知道是上世纪60年代的信封。这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打开信一看,信是一个叫张嘉琦的女孩子写来的。
张嘉琦在信中没有过多介绍自己的情况。只是说她家住在南关西后街155医院附近,她在夏理逊小学上6年级,是校三好学生,照片经常上学校光荣榜,在开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她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爸爸,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腿有残疾,找不到活干。母女俩依靠每月300元低保金维持生活。嘉琦在信里提出了她的3个心愿:和同学们一起上兴趣班;想找个志愿者辅导功课;感受父爱的味道。希望媒体能帮助她实现心愿。
办美术班挣钱补贴家用
12月17日,记者在《汴梁晚报》赵国栋和赵杰两位部门主任的引领下来到张嘉琦家,这里是都市村庄,是开封市的贫民区。一扇小铁门门口摆放着一个上写“小蝌蚪画吧”的小牌子首先映入记者眼帘。行动不便的张嘉琦妈妈张萍说,这个画吧是嘉琦2004年9岁时开办的,名字也是她起的,老师只有她一人,招收学生的时间都是寒、暑假。截至今年暑假嘉琦已经教了比她小的孩子50多人,他们中有18人在开封市举办的书画大赛中获奖。
中午时分,走进嘉琦家里,嘉琦正在刷碗,10多平方米的房间既是她们母女吃饭的地方,又是嘉琦学习的地方,房间的墙壁上贴满了嘉琦的绘画作品和奖状,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有阿凡提、孙悟空、小朋友、花草、动物……由于没钱买水彩,这些画都是嘉琦用别人送的蜡笔和纸画的,就这样的作品,她获得了开封市举办的各种书画大赛4个大奖。
张萍介绍说,两年前,早早懂事的嘉琦看到家里贫困,就利用暑假开办了小蝌蚪画吧招收学生,每个孩子收30~40元,学习一个假期,挣的钱补贴家里生活。“因为嘉琦在市里获有奖,她收费又低,附近一些孩子也愿意来学习。今年不行了,附近有美术老师办了班,就是降低费用也没人来了,眼看寒假快到了,嘉琦‘小蝌蚪画吧’的牌子已经摆在门口好多天了,现在还没有一个人来报名,嘉琦心里很难过。”看得出来,她也为没有人报名而焦急。 用一贫如洗来形容嘉琦家是最恰当的,他们住的两间房子都是舅舅家的,嘉琦写作业和绘画用的桌子是两张上世纪70年代的破旧桌子对在一起的,娘俩一年四季挤在一张床上,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别人给的一台18寸黑白乐华牌电视机,还是经常不出图像,全家连值50元以上的家具都没有。难怪记者带嘉琦去饭店吃饭时,她一直盯着饭店的电视机在看。
嘉琦妈妈的不幸遭遇
嘉琦的妈妈张萍提起自己的遭遇潸然泪下。1974年,张萍高中毕业,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尉氏县下乡。1975年收麦的时候,她从尉氏回家探望父母,她在路上揽一辆卡车时,被卡车从身上轧过去,被路人拉到医院抢救,算是捡了一条命,但粉碎性骨折的右腿成了残疾,行动不便。
1987年,一个本市个体户和她结婚。婚后,张萍生了一个女孩子,当女孩子长到3岁时,不幸发生了,被房上掉下来的砖头砸死。几年后,丈夫和40岁的她离婚而去。可他们谁也不知道就在离婚前,张萍怀上了小嘉琦。
嘉琦出生后,张萍拖着残疾的腿,到处打听原来丈夫的下落,想让他知道自己为他生了一个女儿,更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抚养嘉琦。可是,那男的好像从开封市蒸发了,她四处打听也没找到。她的希望破灭了,但她决心自己就是要饭也要把女儿拉扯大。从此,她拖着残疾的腿含辛茹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抚养嘉琦。
宝贝女儿生下不久,她到处打零工,当清洁工、当保姆,凡是能挣到钱的活她都干。随着年龄的增加,加上残疾的腿,没有人再愿意雇她干活了。母女俩每天面临着吃饭问题,张萍不得不经常到菜市场拣菜叶和靠低保维持生计。张萍苦涩地说:“从有低保,我们就开始吃低保,从60块到现在的300块。可煤和电一个劲地涨价,300块钱实在是不够用。”
从来没买过新衣
站在记者面前的小嘉琦,十分漂亮、腼腆、懂事,和同龄孩子比,她的穿着打扮显得单薄和寒酸,冻得发抖,却说不冷。据她妈妈说,她上身穿的衣服是开封市一家商场的经理两年前送的,裤子是别人送来妈妈修改的,鞋是邻居家孩子不穿给的。“她长这么大,我也没钱给她买过一件新衣服,嘉琦可怜呀!长这么大没有过过生日。”张萍无奈地介绍。
班里的同学过生日都相互邀请,可嘉琦没有能力邀请别人,别人也就不邀请她。什么麦当劳、德克士、生日蛋糕这些名词她都是从同学那里听到的,从来没有奢望过享受。她从来没有向妈妈要穿戴和玩具,也没有埋怨过妈妈一声,因为她知道妈妈没能力挣钱。每当同学们相互炫耀星期天爸爸带他们去什么好地方玩时,嘉琦就躲开,因为这对她太有诱惑力了,可自己又不能奢望,干脆躲开不听。
虽然缺吃少穿,但嘉琦十分上进,学习在年级名列前茅,她的照片经常出现在学校的光荣榜里,是老师们公认的好学生。她的班主任说:“这孩子十分要强,无论学习什么都很用心,力求最好。”她的同桌不明白她为什么总穿同一身衣服,但非常羡慕她每次考试都得100分。嘉琦说:“我喜欢数学、语文、绘画,我长大想当画家。”由于家庭贫困,她很想上宏志学校,可开封的宏志学校只招收初中学生。她在报纸上看到郑州有招小学生的宏志班,听说记者是从郑州来的,就打听郑州宏志班的情况。
好心人帮助她走到今天
2004年1月,《汴梁晚报》报道了8岁的嘉琦和残疾妈妈的生活处境,在开封市引起好多好心人的同情,当时人们除了送去蛋黄派、蛋糕、苹果这些嘉琦没有吃过的东西,还有一些衣服和现金,学校免除了嘉琦的一切费用,这使她们母女度过了两年“宽裕”的生活。
事后,她通过报纸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对大家的谢意。信这样写道:“今天,我特别特别高兴,因为报纸上连续登了三次我的照片,很多好心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帮助我上学。还给我买了漂亮的羽绒服,我真高兴啊!叔叔、阿姨还给我许多现金,还有两位市里的领导专门到学校看我,给我买新衣服、新裤子,我能继续读书啦!妈妈你别发愁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更加努力地学习,谢谢叔叔、阿姨对我的关心,我一定要考大学,为这些资助我的好心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我的妈妈争光!”
记者在她的日记中看到,她们母女还详细记载着向她们捐款的人名以及捐款数额。
当时,一位部队退伍的管姓爷爷知道嘉琦喜欢绘画,就出钱给她请了一个美术老师教她学绘画。嘉琦刻苦学习,通过半年的学习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绩。她说她永远也不会忘记管爷爷。
生病不敢住医院
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小有个疾病,都赶快去医院看,稍微严重都要住院。可嘉琦长这么大从来没敢住医院。
“虽然嘉琦经常不吃饭去上学,但她的身体很好,不然我们的日子就没法过啦。”嘉琦妈妈说。因为她们是
靠每个月300元的低保生活,如果住一次医院,会把她们半年的低保费花光。
嘉琦7岁时得了肺结核,大夫要求赶快住院治疗,可她妈妈还是带着她回了家,每天带她去医院打针,这样可以省去床位和护理费。
几年来,嘉琦每次头疼脑热都是在小诊所买几片药一吃了事,或者用食物疗法治疗,没敢去医院看病。
三位男士愿做精神爸爸
12月15日《汴梁晚报》将嘉琦来信的内容进行了报道,开封市又一次掀起了帮助嘉琦的热潮。两天时间内嘉琦在开封市青少年宫报了4个兴趣班———奥数、英语、数学、阅读班,青少年宫都予以免费。正大培训中心的老师们给她们送来了米、面、油和英语书、磁带等。张景顺先生了解嘉琦妈妈的状况后给她找了个卖纯净水的活儿,主要是接听电话,而且地点就在她家50米开外,每个月给工资400元。
吴先生愿给嘉琦辅导功课,他说他的女儿已上大学,从小功课都是他辅导,他有一些经验。李女士表示愿意帮嘉琦学习从电脑里查资料,给孩子买些营养品。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在开封设的教学点负责人郑志强表示,小嘉琦如果愿意去学习美术,费用全免。天外天商务休闲会所负责人表示,想和同事一起为小嘉琦建立一个长期帮助计划,直至其中学毕业,他说:“都是为人父母,家中都有孩子,可怜嘉琦的处境。”他记下小嘉琦家的地址想先捐点款。
得知嘉琦想感受父爱的味道,有3位男士都打电话愿意当嘉琦的“精神爸爸”。40多岁的郭先生的孩子和嘉琦年龄差不多,愿意星期天带嘉琦一起出去玩玩,力图改变她的命运。在电话中郭先生对记者说:“嘉琦的处境太艰难了,让人可怜,我和同事们都愿意帮助嘉琦,由于我的年龄大,大家推荐以我为代表帮助她,我已经和老婆商量好了。这对我孩子也能起到教育作用。” 另外还有黄先生和40多岁的朱先生,都打电话愿意做嘉琦的精神爸爸,弥补嘉琦心灵的不足。现在,《汴梁晚报》的同行正在从报名者中为嘉琦筛选一个各个方面都合适的“精神爸爸”。
小嘉琦是她妈妈的唯一希望,相信在开封市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她能早日成才,能够担当起养活妈妈的任务!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