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奥运与北京文化建设
费孝通
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充分证明了百年前所谓的“东亚病夫”如今已经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更充分地说明,我们的国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特别是近2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的迅猛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必将会对我国的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等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上的休戚相关,政治上的各行其是和文化上的各美其美,在人类进入全球化进程的初期会形成很大的矛盾。我们应当做的是顺着潮流走,融合到潮流中去,积极地吸收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但是在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同时,如何保持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前提就是要知己知彼。现在要紧的是我们不光要知道我们的国家已进入这个潮流之中,还要知道是处在这个潮流的什么地方。也就是说,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历史定位。在北京举办奥运,正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的极好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一遇的时机。
在奥运申办成功的兴奋之余,使我回想起近百年来自己亲眼目睹的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我出生于1910年,几乎经历了20世纪我国社会变化的各个历史时期。这段历史里,我国先后出现了3种社会形态,就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这里面包含着两个大跳跃,就是从农业社会跳跃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跳跃到信息社会。我把它概括为三个阶段和两个变化,称它为“三级两跳”。第一个变化是我国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开始变成一个引进机器生产的工业社会。作为一个见证人,我很清楚地看到,当引进机器的工业化道路还没有完全完成时,已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信息时代。以电子产品作为媒介来传递和沟通信息,这是全世界都在开始的大变化。也w就是说,随着世界历史潮流的涌动,我们的第一跳还在进行当中,现在却又要开始下一个更大的跳跃了。要想跟上历史潮流,就要了解和探索社会形态复杂变化的内在规律。
人文奥运与北京文化建设,它的内涵是十分宽泛而深刻的。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在对“我们的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中,提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北京是世界驰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为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文物古迹和老北京的传统文化。这是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无价的珍贵遗产。两年前我应邀到北京的什刹海进行了实地考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什刹海是现在北京城最早的发源地,蕴藏着极具开发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但由于过去人们对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淡漠和人为的破坏,许多文物古迹未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两年后的今天,由于北京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什刹海的面貌已有了可喜的变化,再经过几年的努力,想必在2008年的奥运之前,什刹海这一北京城内体现老北京民俗风情的历史文化风景区,将会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去年,我还有幸对北京西城区的社区建设进行了考察,完善的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北京西城区政府根据居民的需求,从本区的居民结构和不同功能街区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的整体思路。开展全方位的便民服务和社区文化、医疗、教育活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又为北京的社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奥运的临近,北京的城市建设这个“硬件”还会有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对北京的社区建设这个“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人对部分北京人的某些生活陋习和整体文化素养有意见、有看法。如何在这仅仅六七年的时间里,使北京市民的整体素质适应“人文奥运”的要求,这便是北京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建设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我深信,再通过大家几年的勤奋努力,北京的城市面貌将发生更大的变化,北京市民的整体素质将会有明显的提高,“新北京、新奥运”将成为明天的现实。(来源:《文明》杂志)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