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论坛”创立的思想基础与意义
要点1 “文明论坛”缘起的思想叙事
2006年4月的一个中午,北京春雨潇潇,我们几个人在一家餐馆里重聚。这是一个相约多年的聚会。饭菜简单,却很地道。那次参加聚会的人有:明安香、娄晓琪、季燕京、王怡红、杨瑞明、张丹和姜飞。
实际上,在这次重聚的心灵深处,已经潜伏着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要共同创办“文明论坛”的思想动因。
10多年前,我们参与发起了首都文明工程的思想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当时我们意识到,文明工程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等内容丰富的层面和系统。在这些复杂的系统中都有传播和传播媒介的中介作用。
在《文明》杂志成立5周年之际,我们重新回顾和研究了文明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传播在人类文明的传承理想中的重大作用,最终提出了以“文明传播”这一可能具有较高人文精神和学术价值的思想为主题,联合各界思想者、文明的实践者,为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研讨文明传播的深义,扩大各界对文明、文化、传播之间关系的思想对话与交流,我们决定创办“文明论坛”。
要点2 “文明论坛”
补充现有的文明讨论语境
我们注意到,今天这个世界的共同生活画面是全球化的。上个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发展迅速。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诸多文化和政治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人类社会开始了各种思考与探索。1999年和2005年,财富全球论坛相继在中国上海和北京召开;2005年,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研究所和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东方人文论坛”从文化的层面进行了文明对话;2006年10月的“北京论坛”则关注到更大范围的人类文明问题。这些论坛都对人类文明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与思考。
我们对文明的思考立足于对文明、文化与传播关系的思考。文明的发展与传播密不可分,尤其在今天,传播及传播技术已成为决定时代特征、全球化趋向乃至文明进程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传播在人类社会充分发挥作用的时期,一定也是人类文明倍受关注,文化倍受挑战,社会变革激烈的时期。在这样的时期,文明与传播议题得以同时提出,正契合了我国文明发展的需要。
我们这次设计的首届“文明论坛(2006)”以文明与传播为思想主题,偏重于文明与传播关系的论域,即传播与文明、传播与文化、传播与和谐的关系。事实上,这些关系的视角已经涉及到中国建构和谐社会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的所有方面。
“文明论坛”希望通过人类文明与传播的关系视角,通过多层面的思想关联,张扬文明传播与和谐世界的共存与互动,通过对话与交流来平衡和抵消某些强势文化的传播力量,同时,也补充目前传播学界思想学术语境和实践意义的不足。
要点3 文明宣言的共识与签名
我们起草了这份文明宣言书。文明宣言为“文明论坛”的意义定下基调。我们把自己的思想写进了文明宣言。这份宣言不仅是我们对文化、文明与传播关系的认识,也是我们对人类文明需要和谐传播、对话与交流的呼吁书。我们向寻求文明的各方提出共同思考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请求。
要点4 “文明论坛”
要表达的是和谐传播的理念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总体目标、原则和长期任务,中国政府提出“十一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规划,这是对中华文明内在的凝聚力和外在和谐力的弘扬与光大,创造了复兴中华文明的机遇。
“和谐”作为一个我国治国安邦的基本思想理念和基本执政方略,对于我国社会和文化的稳步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理想的进步,都具有特别深刻而重要的意义。“和谐”为我们考察和构建新的人类文化形态,建立新的科学发展观与美美与共的共同世界观和普世价值观,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哲学理念和新的实践逻辑。
继西方提出平等、自由、人权的人类理想价值体系之后,中国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一理念进一步丰富人类理想的价值体系,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理论方向和思想动力。我们认为,“和谐”是人类思考文明的一个新的价值领域。和谐的本质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个核心思想理念。和谐突出的是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是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我们就是要大力传播和谐的理念,用和谐来创造一个和平而有序的世界。
要点5 “文明论坛”试图建立多学科的广泛交流。
在思考与研究方式方法选择上。我们提倡多学科多领域的共进。文明的发展必是一种和谐共创的人类交流的过程。我们自身也要以和谐共创和交流的心态,联合多学科推进文明在人类在世界在中国的发展。通过知识界实业界,对文明进行研究、把握、创造和应用。加强问题意识,抓住文明的本质是和谐的理念,运用和谐是人类文明之本质之精华,改变西方的冲突观。认同中国思想的和谐理念。因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规律表明,冲突无法使人类文明得到健康发展,而文化之间的融合则是保持文化不衰败的关键要素。
现在,传播学的横断学科与实践性特点已经表现得极为明显。在如此发达的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学科思想、政策实践、社会行为等领域都涉及到传播的问题和困惑。我们认为:当前我国传播学研究迫切需要拓展思路,关注人类传播与文明传播的实践,从人类对话与和谐的理念出发,结合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传播学研究。 我们需要在更高语境和方法论的基础上进行传播领域的思考和讨论。和谐社会需要传播,国家形象需要传播,文明中国需要传播,文明传播的思想主题适逢其时地把我们聚合到一起。在这个时代,传播研究必然成为一个众多思想者进行思考和多学科共同积累的知识领域。
我们期待,“文明论坛”联合各学界、业界的思想者,从人类交流的重要性出发,透过传播研究的视角,推动世界文明普世价值观在传播与对话中得到协调与共赢。
要点6 “文明论坛”主要思想方法
我们试图建构的是一个从文化问题上升到对文明的重新关注,再到与文明直接相关的和谐传播的问题思路。这样一个具有多重问题的思路使我们不能不采取各种思维范式的融合,学科体系的融合,实践方法的融合。这种融合也是一个和谐传播的思路,因此在我们的思想交流中,我们会更多的提出和谐,交流、对话等关键词。
我们的问题思路走向是:从文明的历史与文明传播语境的提出,文明传播问题的归纳,文明传播与对话的思想演进,文明传播思想与方法的深化到文明传播的具体问题研究。我们特别关注于传播技术问题。如果说20世纪革命性的高科技发展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那么21世纪,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时代仍然与我们同行。特别是以传播技术为特征的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人类传播在享受传播技术的盛宴之后,正面临种种交流或对话的问题。
传播媒介作为推进人类传播的多种技术手段,作为参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始终影响着人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着人对人,人对世界的关系的理解。传播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的问题与全球化等问题构成人类共同的困惑和挑战。
要点7 “文明论坛”提出:
十大文明话题的表达与使用
“文明论坛”十大话题是在文明中国、文化中国的复兴意识中,是在传播与传承世界文明的愿望下,是在全球化的巨大背景与挑战里,是在跨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的语境间,我们就国家提出的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对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对人类文明所面对的紧急问题等做出的讨论、对话与思考。因此,文明话题是在学术与社会共同关注文明的张力中进行的选择。我们的目的是,备陈文明之话题,以启文明传播之谈端
历来,时代的“话题”与民众的公利密切相关,与学界的思想讨论密切相关,更与人类的命运密切相关。“话”为言说和议论,“题”为言说的对象。话题就是希望多方参与,会合善言,以话题推动和谐世界的文明语境。
要点8 “文明论坛”对文明的理解
文明是源远流长的,文明是博大精深的。文明总是与科学正相关,又总是与野蛮负相关,总是与开放进步相统一,又总是与封闭落后相抵触。
文明是人类对无知世界的认识,对已知世界的超越。文明是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创造生存环境;通过法律、道德、民主政治等制度来协调人、群体关系;借助宗教情怀和艺术表达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精神追求的基本需要、并达到实现全面、多样性发展的过程。文明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的表现有多种不同的形态。
文明的本质是和谐。文明与野蛮相对。在今日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对话是解决冲突的方式。诚如庞朴先生所言“文明不冲突”。 文明是亲和力。文明之间可以互相沟通和融合。中华文明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类生存世界的和谐。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博大的包容性,整体综合的思维取向,以不扩张为解决冲突手段的和平精神。
要点9 “文明论坛”
对传播与交流的理解
我们认为,传播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推动力。传播是人类文明在不同的语境下,凭借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不同的知识领域出发,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和媒介手段,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积累、张扬、创新和传递的一种充满讯息及意义交流的实践活动。
今天,传播技术正在构成人类新的传播载体和交流体验。人从传播技术的使用中获得了众多好处,传播技术成为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场景,定义我们的交流感受,定义我们自己是谁的重要力量。传播科技的巨大进步也正在使人的传播变成一种对技术的信仰。然而,传播对人类文明的价值决不仅仅在于它的工具性。传播建立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的广泛联系,是人类相互理解和沟通思想与情感的桥梁,是人类思想的对话与共享,更是文明倡导者的积极行动与广泛参与。
如果说传播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和结果,那么对话就便是人类走向和谐的必由之路。对话的交流是人类传播不可抛弃的一种选择。传播的最高境界与最终目标有可能通过对话来实现。由对话推至交流或传播,可以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人类交流的深刻含义。对话是人类交流的高级形式。对话可能是达到和谐的重要因素。对话在降低文化冲突和危机的可能性方面会发挥作用。“和而不同”的中国对话思想则是我们认同的对话原则。
要点10 关于文明传播的基本认识
这是我们“文明论坛”主办方对文明与传播的主题进行反复论证与讨论的思想轨迹。我们愿意把她留下来,作为我们曾经走过的脚印,作为我们的思想曾经相互唱和讨论的遗存。我们不会把在思想中萌芽的东西,把我们对文明与传播的初步认识看作是成熟的思想体系。但是,我们更愿意把她带到与会者们面前,希望能引起思想界和学界更多的讨论,从而也丰富和完善我们自己的认识。
我们的《基本认识书》以文明进程为学术研究的大视野和思考框架,突出表现了传播研究思想与方法的横断性特点。我们拟以文明传播的思想建设为总目标,以对话为交流的方式,提高我们对实践真问题的关注能力,拓展文明研究和文化思考的方法论领域,并力求获得对话和讨论的思想方法的启示和启发。
让我们祈望文明论坛承前启后;让我们祝福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绵延昌盛!
文明传播研究首批团队
2006年12月18日
(来源:《文明》杂志)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