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即将过去,不知不觉中冬天的脚步已渐行渐远。冬季的北京虽然寒冷,但得宜于城市不断提升的、强大的集中供热能力,首都人民整个冬季都能在房屋里享受温暖。早在2005年11月初,北京市最大集中供热单位——北京热力集团就表示,即使出现了最严重的气荒情况,热力集团也将力保京城百姓的温暖,确保室温抽测达到16度以上。 事实证明,热力集团圆满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不过,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北京热力集团负责管理的供热管网东起高碑店,西至石景山热电厂,北至海淀镇,南至方庄。集团组建5年以来.供热管线从285公里增加到680余公里,热力交换站从1162座增加到1751座,热力小室5449个.管辖范围分布8个城区,集中供热面积从400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1亿平方米,目前供热面积占市区总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在如此庞大规模的背后则是庞大复杂的地下热力管网,而具体保障和维持热力管网正常运行的则是那些长期战斗在“地下”的热力工作者。
和其他行业比起来.他们的工作显然更加艰苦,并时时伴随着危险。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工作环境就如同在”桑拿浴室”一般。他们主要的工作地点在地下3米一20多米深的热力小室内。这些小室在管网运行的时候,平均温度在60度甚至70度以上。往往是刚进小室还没开始工作,就已经汗流浃背了。同时.由于管道内常常是高达100多度的热水,在检查、抢修等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被热水或水蒸气烫伤。此外.他们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规律可言。无论白天黑夜,哪里出现险情,他们就必须立刻出现在那里.因为一旦管网发生问题.动则影响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平方米用户的供热问题。因此.热力工作者除了要具备胆大心细、吃苦耐劳、业务熟练等基本素质以外,更需要的是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毕竟责任大、任务重,且如此艰苦的环境不是谁都能咬咬牙就坚持下来的。
日前,遵中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组长姚兵同志指示,建设部精神文明办会同北京市国资委、《中国建设报》、《中国建设信息》等多家单位和媒体对热力工作者中的突出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印伟民同志进行了专题采访,以期通过宣传印伟民同志的先进事迹,将其难得的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也可以让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些默默无闻的热力卫士,并向他们致敬。
印伟民简介
1954年10月9日出生,上海人。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6年2月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从部队复员。印伟民同志在首都集中供热岗位上工作了近三十年。历任工人、班长、工段支部书记、工段长、副所长、经理助理、副经理。曾先后多次获得“城建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劳动模范”、“建设部劳动摸范”等光荣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现任北京市热力集团输配分公司副经理。
每逢秋去冬来,寒风肆虐的时候,房屋里也随之变得温暖起来。在冬季的北京,可以说人们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热力,集中供热对首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仅从首都的城市规模上,就不难想象冬季集中供热任务的艰巨,而人们对集中供热工作和热力工作者的了解却少之又少。
日前。记者参加了建设部精神文明办组织的.对北京市热力集团输配分公司副经理印伟民同志的一次专访。由此,了解到当冬季到来,人们在温暖的屋里享受充足热源的背后,有一批默默无闻的人正常年进行着艰苦而危险的工作。为了满足人们冬季的正常采暖和夏季的生活用热水,他们无时无刻的战斗在热力管网第一线,经常在温度达60度以上的地下小室(地下供热管网每隔80米一100米设置一个小室,深度3米一20多米不等。用于调节地下管网膨胀,便于管网检修和维护)中进行热力管网的检查、维护和抢修,稍有不慎,就会被管道中喷出的高达100多度的热水或水蒸气烫伤。印伟民同志就是这些卫士中的一员,并由于其长期以来优异的工作表现,多次获得了市级、部级的表扬和表彰,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而伴随其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和经历。
初见印伟民,给人一种沉稳、干练的印象,一副刚毅的脸上刻着风霜,加上一头精干的板寸,显得神采奕奕。随着采访的进行,发现这位公司副经理说话一团和气、平易近人,给人平添了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印伟民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16岁背200来斤砖”
“部队的生活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印伟民回想起自己在部队的生活时感慨的说,“我烧过砖,参加过机场建设施工,16岁就能背200来斤砖。”5年的当兵经历,使其养成了吃苦耐劳、“干活就得干好,不讲价钱”的军人作风,对上级下达的任务,都能不折不扣的完成。带着一股“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得干好”的信念,22岁的印伟民加入了北京热力集团,在热力管网第一线埋头一千就是30年,从一名普通工人干到分公司副经理。其工作能力和精神得到集团上下的一致肯定。
分公司党委书记石占亭评价说:“仅仅从他的经历来看,他是唯一一个从工人走上副经理岗位的,这是他个人的努力,更主要的是他对工作的热爱。每逢节假日下班的时候,他总是想在单位多呆会儿。他觉得在单位呆着,比在家里呆着塌实,把工作当成了一种人生的乐趣。”
“成年累月打地道战”
由于热力管网大多建在地下,一线工人们戏称自己是“地下工作者”,成年累月打的是地道战。印伟民说:“我们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在地下小室内,目前620公里长的管网主干线上(热力管网),分布着5400多个小室,这些小室浅的在地下3、5米,深的有20多米。小室内空间狭窄、潮湿、闷热。”记者手头的资料显示,这些小室内温度常常在60度以上,如同“超级桑拿”浴室。人下去别说是干活,就是待上几分钟也会汗流浃背,常憋得叫人透不过气。
印伟民介绍,为了满足广大用户夏季的生活用热水和冬季的正常采暖,我们必须确保620公里干线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环境的艰苦,恐怕是大家很难想像出来的。夏天是检修管网、维修设备的繁忙季节,我们冒着60多度的高温在仅有几平方米的空间里,拿着工具在纵横的管道、阀门之间钻来钻去,抡大锤、紧搬手、检修设备,身上的汗流得就像大雨浇过似的。冬天运行检查更艰巨,小室上面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穿着棉大衣都冷。可一下小室,就热得像进了桑拿房,没干活衣服就湿透了。干完活上来寒风一吹,热汗又来了个“速冻”,真是透心凉,再好的身子骨也够呛。所以感冒就成了我们这个行业的”职业病”。
危险的时候亲自下
在小室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一旦遇到抢修,更是带有极大的危险性。提到抢修,印伟民说:“在我们热力集团有一个比较好的传统,就是遇到危险的工作时,都是干部带头下。咱们近几年发生一些烫伤事故什么的,基本上没有工人,全都是干部。因为一般真正遇到紧急情况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都是挑选技能水平比较高的干部下,一般年轻人和工人不用下井参加抢修,都是在井上做一些辅助的工作,像搬运设备,后勤上的支援等。我在地下管网工作这么多年,处理隐患确实是不计其数,而且经历的危险也挺多。有时我在抢修阀门过程当中阀门突然脱落,管道中的水温在100度以上,喷出来的就不是水是蒸汽。当时往往什么也看不见,等于你人在雾当中。那时候就是凭着自己对管网的熟悉,在管网之间蹦来蹦去,再从井口爬出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喊或说话,因为一张嘴嗓子就会被高温水蒸汽烫伤。”
党委书记石占亭也回忆了印伟民为了焊工的安全,亲自下井进行的一次放水排险,因为当时水温高达100多度,在开阀放水时,井上的领导和同事看到两个井口瞬间喷出的水蒸气有十几米高,把大家吓得够呛,拼命喊着印伟民的名字。印伟民凭借多年的经验,没有立刻往外跑,而是蹲下身子在井下躲过了一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一名没有经验的同志,很可能就会受伤,冷静和经验显得极为重要。
为了应对突发事故,印伟民被任命为公司抢修大队长,凡是危险性较大的抢修工作,印伟民总是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有人把他形容为“一堵墙”,再大的困难从不退缩;也有人把他形容为一个“管网卫士”,日夜守护着六百多公里热力管网的安全运行。“有时候抢修工作少了,呆在办公室总觉得缺点什么似的。”印伟民笑着说。
“从没给儿子开过家长会
”
印伟民的爱人闫玉英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说家里基本上不知道他的工作情况。闫玉英说:“开始的时候,有一点印象知道他在干什么工作,但是不知道有这么大的危险性,因为他好多事情回家是不说的。直到最近,热力集团在内部开展向他学习的活动以后,才比较清楚了。他曾经烫过腿、手也被烫过、脸也被蒸汽熏过。家里也就是从这些事来看,知道他这个工作比较有危险性。所以在家里避免他做一些家务活,觉得他在外面比较辛苦。他也是把外头的事儿看得比家里的事儿重。有时候晚上一个电话就得走,打着雷、下着雨也得走。家里都成习惯了,只能是在他出门的时候嘱咐一下,多注意、多加小心。”
在全家得知印伟民的先进事迹以后,闫玉英说:“觉得他老放不开,有些事儿让别人干也不是不可以,可他就是放心不下。他老觉得有一定的危险性,怕别人干会有什么问题出现。他觉得他自己承担起来的时候,心里有底。后来,家里知道他的事迹以后,感觉他这个劳模当的真是够辛苦。我爸打电话来说他干的这个工作就这么危险啊?当时我就掉泪了,感觉的确挺心疼他,觉得生命真得是很宝贵的。”
说到孩子时,闫玉英说:“他从来没去过儿子的家长会,没接送过儿子。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他曾经把儿子叫到身边说了一句‘儿子,几年级了?’虽然他从小都没怎么管过儿子,但儿子始终很尊重他爸爸,在儿子眼里他爸挺威严的。”印伟民在记者面前不经意的吐露了对儿子的关爱:“我因为工作没点,对儿子没怎么管过,也从来不和他开玩笑,但心里挺喜欢的。”
“其实印伟民挺顾家的。”石书记说:“有一次在抢修过程当中,印伟民不慎被烫伤了整个右脸和脖子,他怕家里人担心就躲在单位慌称加班,一直等伤好了才敢回家。”
“劳模只能证明你的过去”
印伟民对待工作的态度,没有人不钦佩。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有同事曾经粗略的统计了一下他一年加班的天数,大概是150天上下,这样算下来,他工作的这30年相当于别人干了40年。在这30年当中,印伟民真正做到了几十年如一日。
大家都知道他车里始终带着两套工作服,每到大修,他总要在工地停下车,从车里拿出白色的焊工服,下去焊上几道口,用他的话说是过会儿瘾。赶上管网检修期间就更找不着他了,因为他又换了黄色的标志服,带人到小室里安装附件去了。
2004年大年三十晚上11点,因华能电厂补水量大,要求输配公司对有关热力管线进行紧急检查,印伟民坐阵指挥。检查中发现管线有跑水现象,印伟民立即组织人员于当晚11点50分赶到现场进行抢修。为尽快恢复供热,确保附近居民过上一个温暖的春节,他始终坚守在抢修现场,直到初一上午抢修完毕恢复正常供热才离开,放弃了与家人共度”除夕”。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回忆说,每逢春节是热力使用的高峰,印伟民几乎就没回过家。
也许有人在想:既然已经当上了副经理,也取得了这么多的荣誉,还评上了全国劳模,为何还要在第一线站岗?那印伟民的这句话能够很好的回答:“劳模只能证明你的过去,不能代表将来。”
干一行,爱一行
“这么多年来,集团、分公司组织的休养,印伟民一次都没有参加过,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乎是很少有休息。按他的话说一是工作忙,二是让其他同志休养。”石书记感慨的说。现在,由于年龄和身体原因(印伟民身患糖尿病多年),集团公司领导主动给印伟民减负。可印伟民说:“我不愿意闲呆着,也不爱出去玩。以后还是要经常下管道转转,对别人来说生活的单调,我觉得挺美。”
印伟民的另一番话为自己取得的成就作了很好的注释:“首先是你得喜欢自己工作,你要是不喜欢的话,是干不好的。其次是要有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对付着也是干,那是干不出成绩的。还有就是要钻研业务技术,要是没有一身过硬的本领,你也没有什么说服力。这么多年,我就喜欢干活,觉得干活挺有意思。另外就是问题处理完以后,特别是热供上来以后,老百姓家里也暖和了,那种心情是没法比喻的,是非常愉快的。什么饿了、累了、冷了,都忘了。”说到这里,五十出头的印伟民脸上洋溢着微笑。
目前,热力集团公司正开展向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印伟民同志学习的活动。热力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淀生评价说:印伟民同志的先进事迹是热力行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当代工人阶级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的突出代表,是广大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是新时期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典范,具有很强的时代特点和典型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