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话
相声界的一代宗师马季先生故去了,《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多层饭店》等经典段子言犹在耳,以后再听,快乐的同时恐怕要带着一丝遗憾和哀伤了。在眼下这个相声艺术的困难时期,马季先生的故去无疑是相声界的一大损失,也是广大相声爱好者的一大损失。 很多人感叹,相声界里称得上大师级的,又少了一个,执着于相声艺术的人,又少了一个。你对相声有特别爱好吗?相声青黄不接的现在,你还会继续追随相声艺术吗?
在《流金岁月》里重温马季
小丁 27岁 公司职员
我年纪不大,但很怀旧,老的电影电视包括老的相声小品都是我所钟爱的。那天,听说相声大师马季先生因心脏病去世了,心里突然涌起一阵难过。站在马路边,看着电子信息牌上的新闻字幕,我脑子里又想起了那些曾经听过的经典段子。
脑海里的马季形象,还是那个戴着鸭舌帽,手拿“宇宙牌香烟”的推销员。那是我记住的第一个相声,那时我大概才五岁,现在我依旧记得在妈妈的怀里笑到岔气的情形。相声的内容我已经忘记了,但是《宇宙牌香烟》带来的快乐我没有忘。
后来,马季作品里的《特种病》和《多层饭店》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仅嘴皮子利索,一个眉眼一个表情里都能抖出令人捧腹的包袱。别看这位先生说话时唾沫星子乱溅,胀得脸红脖子粗,连头上不怎么茂盛的头发也跟着一翘一翘的,但只要他往那儿一站,效果就出来了。只要看到他,我就忍不住傻笑。
马季是相声事业承前启后的人物,带出了姜昆这样的大弟子。不管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弟子们,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欢乐。最近一段时间,CCTV3在晚上十点三刻左右有一档《流金岁月》的节目,里面就有不少经典的相声和小品段子。这个时间,我恰好可以坐在床上回味那些百听不厌的作品。
又一位艺术大师离我们而去,我只有在节目里面重温这位大师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这种快乐是长存的。
相声随着春晚而衰落
阿旭 30岁 部门经理
认识相声这门艺术,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春晚上。在我看来,春晚上的歌舞类节目都可忽略不计,不过,只要相声节目开始了,我就会带领弟弟妹妹们围坐一圈,这种吸引力连外面砰啪作响的烟花爆竹都干扰不了。
但渐渐地,春晚变得不好看了,每年盼每年看,每年看却又每年都失望,尤其是相声节目。虽然演员的装束变时髦了,不再是赵本山似的涤卡工作服蓝色鸭舌帽,但是作品的内容却大不如前。搞笑仍旧在搞,但是从通俗变到了低俗,似乎不拿人家媳妇开玩笑、不拿演员自己的缺陷开玩笑就没其他招数了。自己耍宝逗乐观众,谁能比得上陈佩斯的贼眉鼠眼和赵本山的猪腰子脸那么有先天优势呢。再怎么学狗叫,学娘娘腔,观众看到的只是黔驴技穷,勉强挤的笑容只能是对演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安慰。
再看这几年的春晚,前年有个《咨询热线》,内容冗长,笑料不够。去年的《谁让你优秀》,没新意,可还获得了2006年“我最喜欢的春晚节目”戏曲曲艺类第一名,让人大跌眼镜。只能说,其他的相声作品水平一般,只能矮子里面拔长子了。
相声里的好演员好段子越来越少,我对相声的热情也一减再减,似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认真看过相声节目了。
期望相声东山再起
张先生 31岁 业务主管
我们全家都喜欢相声,父母是上一代相声演员侯宝林、马三立的拥趸,我是这一代相声演员姜昆、冯巩的“粉丝”。然而,马季作为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家,是我们两代人都喜欢的笑星。
与眼下浅薄的搞笑相比,马季和他几个高徒的相声不论是语言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都要胜出一筹。善意的嘲弄、准确的针砭都让人深思回味。可惜近年来小品冲击了相声,电视取代了剧场,网络语言搅乱了普通话。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年轻人也很少有时间去为相声专场捧场;盛行的海选PK又使后来者心浮气躁,舍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而指望一夜成名。内外交困使相声举步维艰,近年来相声后继乏人,少有优秀的段子问世也不足为怪了。
然而,“饥渴”的群众还是渴望笑声、关心相声的。我以为,只要我们还在说汉语,扎根于民间的相声就不会消失,相声深厚的群众基础勿庸置疑。马季的去世也许提醒我们,抢救相声已经刻不容缓,要像扶植京剧、昆曲那样,从机制和财力上予以帮助,不让民间曲艺这笔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消亡,而是要让相声在新环境里新生。只要有好段子问世,我还是会追随相声艺术,追捧笑星的。
新面孔,我没兴趣
伟伟 28岁 检验员
小学里我迷过一段时间的相声,那时我买了一箱子的相声磁带,马季的《地名学》、冯巩牛群的《小偷公司》、姜昆的《虎口脱险》、《楼道曲》等我都倒背如流,好几次在班级文艺演出的时候露了一手。直到现在,还有好多世界地名一说起来我就想到《地名学》,“刚果硌了我的西班牙”、“三姐妹芬兰荷兰新西兰”,“我一拉澳门,里面有人。谁?阿拉伯。我说阿拉伯呀,咱俩伦敦吧”。这些词我这辈子恐怕都忘不了。
从这些相声演员开始,我又认识了侯宝林、马三立等老一辈相声艺术大师。他们的段子属于传统类型,上台也是长袍马褂的打扮,一桌一扇一捧哏,说得严肃却让人笑到肚子痛。侯宝林先生模仿的醉汉,“我爬半道你一关电门我不就掉下来啦”,马三立的“逗你玩”、“挠挠”等经典段子也曾是我模仿的对象。大一开学汇报表演的时候我就来了这么一段,好久不练都生疏了,但也在同学当中引起了一片赞美之声。
现在,在很多相声大赛和曲艺节目里都有新人新作推出,但只要看到新面孔,没等听上几句我就换台了。为什么,基本功差,内容俗气,笑料陈旧,场面很闹实质空洞,还没说完开头我就能猜中结局,这样的相声我不喜欢。
都说现在的相声处在一个困难时期,除了那些老作品,能看看的也只有最近火起来的郭德纲了。可那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我多希望能出几个实力派的新面孔把相声艺术传下去啊。
作者: 晨报记者徐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