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熊建报道:我国首次把万元GDP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作为一种新的衡量体系,此举显示政府已充分认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全国平均数为169立方米,鲁、津、京之外的其他省区均超过40立方米。
山东、天津、北京用水量少,说明水资源偏少地区已经十分重视工业节水问题。总结三地经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的节水专家祁鲁梁认为,开发节水新技术,利用水价杠杆,调整产业结构是工业节水的三大法宝。
山东
应用节水技术
促进企业发展
钢铁工业是全国八大高用水行业之一。山东的钢铁企业却从用水大户变为节水大户。
莱芜钢铁集团,曾经被专家断言当地水资源只能支撑200万吨产量,去年却登上了年产千万吨钢的台阶,同时吨钢耗新水量只有3.5吨,位列全国第一。这一指标低于4吨的钢厂全世界也只有6家。
据莱钢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名岷介绍,莱钢大胆尝试并成功应用了多项重大节水技术。在钢铁工业协会向全国冶金企业推广的3项重大关键性节水技术中,有两项独立知识产权属于莱钢,其中的干法除尘技术,仅此一项莱钢一年就节水400万立方米。
莱钢还制定了定额、考核和监督机制。每天早上,在莱芜地区的各子公司都要召开晨会,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管理部门汇报昨日用水情况,包括每个生产工序用了多少水、节约了多少水,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分,分数与当月工资直接挂钩,并且纳入年终考核。
莱钢的节水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过去5年间莱钢节水达2.3亿立方米,年节水量足可以灌满10个大明湖。
李名岷为钢铁行业算了一笔账:现在全国钢厂吨钢耗新水平均8.5吨,如果能达到莱钢3.5吨的水平,每年将为国家节水20亿立方米。
天津
高水价杠杆
培养节水型工业
天津市工业连续3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而用水量连续3年以两位数下降。2006年1至11月,天津万元产值耗水量达到27.6立方米,为全国最低水平。
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来自高水价的刺激。天津工业用水由几年前的每吨0.95元涨到了如今的5.6元,不仅如此,天津市还严格规定了工业的用水指标,针对不同行业形成了404项用水定额标准。
天津市节水事务管理中心每个月都会通过计算机系统了解全市2万多家工业企业的用水量,超出指标者,会被征收高价水费。该中心工作人员季春芬介绍说:“如果超了10%以下,我们就按一倍加价,超过10%到20%之间,两倍加价,要超过50%以上,就十倍加价。”
在价格杠杆的撬动下,企业将节水转变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天津三星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是电子零部件,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如今该公司每万元产值的用水量由2000年的1.96吨下降到目前的0.66吨。
在高水价的刺激下,2005年天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目前节水型工业产值已接近天津市工业总产值的4/5,而用水量不到一半。
北京
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工业节水
北京市发改委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北京市工业用水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5,过去5年工业用水呈减少趋势,由2001年的9.2亿立方米减少到2005年的6.8亿立方米,水重复利用率由5年前不到一半提高到目前接近九成的水平。
南水北调城市水资源规划组的研究表明,工业节水的最大潜力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在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祁鲁梁认为,影响北京工业用水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对一些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和产品的限制和转移。
近年来,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是,耗水量小的产业部门逐步代替了耗水量大的工业部门。对节水来说,最为积极的变化是电子制造部门的迅速增长,目前北京的支柱行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手机、微型计算机和软件、轿车,其占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50%,这些部门的用水量比工业平均用水量要低得多,因此大大减轻了工业节水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