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布首批市级非遗名录,48个项目入选;明年6月拟公布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
本报讯(记者王荟)经过3个多月的公示调查,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昨日正式公布。此次名录除民间文学类空缺外,共有九大类48项,备受关注的相声、中国象棋、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北京人耳熟能详的民间文化项目也进入该名录。
两项目无缘首批名录
该名录是北京市文化局在综合有关单位申报及专家推荐的基础上,通过各自项目专家论证会的论证以及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会、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的评审,在网络公示后产生的。
此次公布的项目包括:民间音乐5项、民间舞蹈11项、传统戏剧5项、曲艺6项、杂技与竞技5项、民间美术3项、传统手工技艺7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5项。
已经入选国家级名录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厂甸庙会、京剧等13个项目也位列其中。
与今年8月在网上公示的名单相比,此次正式公布的名录中,门头沟区文委申报的项目“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从民俗部分调整到民间舞蹈部分;通州区文化馆申报项目“通州区漷县镇张庄村龙灯会”则改为“通州运河龙灯”。
怀柔区文化委员会推荐的项目“汤河川大班小班”和东城区文化馆推荐的“宝刀衡制作工艺”则无缘名录,北京群艺馆负责人解释,落选是由于准备的资料不太完善,在填补资料后,这两个项目将列为第二批市级非遗的预备名单。
民间文学类独空缺
至于民间文学类的空缺,北京群艺馆负责人解释,此次该项空缺主要是因为起初的认识有偏颇。其实紫禁城的传说、长城的传说等地域流传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为项目进行申报。
北京群艺馆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各区县主管部门正抓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查工作。
根据文化部的通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申报截止时间为2007年6月30日,而且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必须是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入选项目。为此,北京市文化局已正式下发通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期拟定在6月中旬。
首批北京市级非遗名录(共48项)民间音乐
智化寺京音乐、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京西幡乐、通州运河船工号子、顺义曾庄大鼓
民间舞蹈
京西太平鼓、延庆旱船、昌平后牛坊村花钹大鼓、密云蝴蝶会、米粮屯高跷、海淀扑蝴蝶、白纸坊太狮、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沙峪村竹马、通州运河龙灯、门头沟龙泉务童子大鼓
传统戏剧
昆曲、京剧、河北梆子、大兴诗赋闲、柏峪燕歌戏
曲艺
相声、岔曲、单弦、京韵大鼓、密云蔡家洼村五音大鼓、平谷调
杂技与竞技
天桥中幡、抖空竹、帽山满族二魁摔跤、围棋、中国象棋
民间美术
象牙雕刻、北京玉器工艺、曹氏风筝工艺
传统手工技艺
景泰蓝制作技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木版水印技艺、雕漆技艺、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便宜坊焖炉烤鸭技艺、绒布唐工艺
传统医药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民俗
厂甸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行业祖师信仰习俗、房山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石景山古城村秉心圣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