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求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而要做到这一点,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必不可少。
一项对我省七个市州的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表明,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师资、设施缺乏较为普遍。 乐至县一所学校全校200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专职的科学老师;所谓的科学实验室,就是一般的教室挂个“实验室”的牌子——— 《纲要》摘要: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报记者江芸涵实习生陈俊伟/文桑清/图“全校有700多名学生,但是上科学课的老师全是数学老师兼的。”乐至县劳动镇中心小学蒋校长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当地农村小学很普遍。
日前,记者从省教科所获悉,该所历时四个月对成都、雅安、乐山、阿坝、巴中、凉山、资阳等七个市州开展了一项全省性的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重点是经济欠发达和广大农村地区。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小学科学课总体上进展良好,高达81.9%的学生喜欢科学课,51.3%的学生对科学课“很感兴趣”。但是,师资、科教设施、科教资源、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尽如人意,农村学校面临的问题则更多。
全校200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专职的科学老师
位于乐至县城的乐至城东小学,是当地最好的小学之一,全校有2000多名学生。但是这所最好的小学与劳动镇小学一样,没有一个专职的科学老师,也是其它科的老师兼上科学课。
调查显示,我省74%的学校没有按规定配齐科学教师,同时,专职科学教师只占到全体科学教师的23.1%。
目前的科学教师队伍,74.6%是过去的自然课教师。在上“自然课”向上“科学课”的转变过程中,只有不足23%的教师感到能够或者勉强能够胜任。除了有自然课教学经历的教师外,还有25.4%的教师属于“科学”领域的“新手”。这些“新手”不仅没有相似的教学经历,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学科训练,他们基本上是按照自己过去学科的教学方法来上科学课,其课堂效果和教育质量不容乐观。
科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偏少成为整体教师“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相应培训尚未跟上也让科学教师们感到“课难上”。调查发现,52.9%的科学教师“从未接受过培训”。大量的科学教师都没有经过专门的科学专业训练,他们大部分只是经过短期的培训便匆匆上岗。
所谓的科学实验室,就是一般的教室挂个“实验室”的牌子
“我们跑了七个市州,一半左右的抽样学校已经建立起科学实验室。但所谓的科学实验室,就是一般的教室挂个‘科学实验室’或‘实验室’的牌子而已,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没有满足‘水、电到位’的要求。”调查组的一位成员告诉记者。
从全省的情况来看,只有13.7%的学校教具与学具“基本够用”,有20.5%的学校根本没有科学课的教具与学具,农村学校情况更严重。乐至县劳动镇中心小学有一个科学实验室,但是只有3部显微镜,缺少挂图、标本、实验用具,科学课上得无“滋”无“味”。
天全县二小目前就面临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随着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教学仪器、教具、学具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学要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除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我们根本没有经费来添置幻灯机、投影仪等。”
在设施不足的同时,现有的部分教学设施却出现了“闲置不用”的现象,原因主要是“质量太差”和“与教学内容不匹配”,不适宜学生使用。
目前,全省中小学普遍具有了开展远程教育的硬件设施。但由于“懂技术的人太少”,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竟然有近一半的科学课教师认为远程教育在科学课教育中没起多大作用。
同科学课的教具与学具一样,我省小学科普类图书十分有限。目前尚有28.2%的学校没有科普类图书,只有7%的学校的科普类图书“比较丰富”,另外64.8%的学校只有少量的科普类图书。
“教材变化太大”让老师们感到“难以适应”
我省目前使用的科学教材有江苏教育出版社和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科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自然》教材。一些教研员反映,部分地区,同一个市或县出现了多种教材版本的情况,这给教研活动带来了一定难度,也不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广大科学教师感到的最大困难,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教材变化太大”,“难以适应”。72.6%的老师反映“没有合适的教辅资料”,“吃不透教材,教起来很费劲”。
在教学方面,教师遇到的普遍问题是“不晓得应该如何上课”。不少老师们反映,今天听示范课专家是这样讲的,明天另一个专家又是那样讲的,我们也不知道究竟应该如何做。“教学的理念改变了,但是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却没有跟上,在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仍然会看你是否按照教材完成目标”。
雅安市雨城四小的吴世林是一位资深的科学课老师,他认为,工作不足五年的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面临最大问题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六至十年的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则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像他这样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则面临管理和评价体系的转变。“要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除了培训要跟上外,还要进行相关的管理体制的变革。”
一项针对家长的调查中,真正支持科学教育的只占11.1
%调查反映,我省学生对科学课的态度总体上较好,只有18.1%的学生对科学课“没有多少兴趣”。在教学活动方式方面,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动手做”和“观察”,对一些枯燥的数据统计或传统习题集则没有多少兴趣。
目前我省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频率总体上看并不高。18.1%的学校基本上没有开展过科技活动;66.6%的学校只是偶尔开展一次或者一学期开展一次;只有2.8%的学校能够做到每周一次,这些学校主要是城区学校。而工具与材料的缺乏常常使科技活动“无法活动起来”,探究活动课变成了讲解课。
资阳某乡镇小学的科学课老师坦言,目前指向学校教育的局部社会环境压抑了农村科学教师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比如语数外三科合格率“大山”让学生难以有自主的课外活动时间,安全因素更让领导一票否决了你想组织的科学探究活动。
而家长对子女科学教育的态度也不容乐观。在针对家长的一项调查中,明确表示反对科学教育的家长就占到了调查总数的37.5%,真正支持科学教育的家长只有11.1%,还有51.4%的家长持无所谓的消极态度。许多教师认为,家长态度消极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参加科技活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在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方面,农村地区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社会资源可供利用,但由于意识与能力的限制,实际利用率相当低。
如何打造农村小学的“科技人才摇篮”甚至“诺贝尔摇篮”?省教科所专家提出,在师资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应增设“科学”专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校长应充分认识科学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科学课教师的在职培训。对于目前急需解决的学具配套和学具经费问题,专家认为应由政府投入购买学具的经费。
“全面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绝不是学校一家的事,它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专家建议,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牵头,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请科技专家进校园,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真正打造农村小学的“诺贝尔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