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青年话题”发表《科学不应该有官民之分》一文。作者认为,划分出“民间科学家”和“官方科学家”,“无论是对科学还是科学家来说,都是非科学的,因而也是不恰当的”。
其实,“民间科学家”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通常没有受过他们所“研究”领域的科学训练,却又声称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 例如,他们常常声称用寥寥几行文字,就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或者声称提出了全面推翻现有科学体系的理论。美国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曾经对“民间科学家”(他称之为“假科学家”)进行过这样的描述:认为自己是天才;认为同行都是傻瓜;认为自己不该受压制和歧视;竭力攻击最坚实的科学理论;写文章常常堆砌名词术语,有一种“疯话”的味道。
“科学从业者”本身是有标准的。现代科学的特征之一是科学界内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一种新理论、新发现提出之后,会迅速得到同行的关注和检验。真正的科学知识诞生于科学界的内部。然而,那些“民间科学家”却处于科学界之外,不遵守科学界的标准和惯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能把他们称为“科学从业者”。
将“民间科学家”当作一种“权力式的划分”,是一种误解。“民间”未必带有意识形态色彩——你不能说民间故事的称谓,也是“受公权力决定和支配的”;民间故事对应的并非“官方故事”,“民间科学家”与所谓“官方科学家”的对应,也是宋正海等人的一厢情愿。
爱因斯坦在私立的普林斯顿大学工作,但他是科学家,不是“民间科学家”。美国有许多著名大学、科研机构都不是公立的,可这些机构的科学家遵循的标准和惯例,与公立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一样,他们都是科学界的一部分。而“民间科学家”恰恰不是这样。
有时候,科学确实受到了权力的干扰。但是这个事实的存在,与所谓“民间科学家”的争论没有关系。国际科学界是独立于权力之外的,为什么“民间科学家”也得不到国际科学界的接纳呢?因为还存在和权力无关的判断标准。历史已经证明,成为一个钢铁大国,绝不能依靠“民间炼钢术”。成为一个科学大国,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的科学和科学家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