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报道“我知道,圣诞老人是中国人。”2006年的圣诞前夕,从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海港城市巴尔的摩飘来的一句话,让“洋节”的气氛迅速地在中国的大地上弥漫开来。
圣诞节在中国的兴起火爆似乎无源可溯,但已经烧遍全国各大城市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的圣诞促销之火,把“老外”也震住了。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子的加大,东西方文化不断融合,使得城市里一些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将过圣诞节视为一种时尚。有统计显示,在欧美各国,这一阶段的消费金额往往要占到全年的四分之一。中国人的圣诞商机跟欧美各国相比,已不遑多让。
仅以南京为例,越来越火爆的节日商业气氛以及持续增涨的商业数据,已足以能够让所有人感叹商家的心思和消费者的狂热。
2004年,新百“圣诞狂欢夜”首次18小时不打烊。24日当天,新百单日营业额超过1600万元,超过黄金周1200万左右的销售纪录。
2005年,新百两天销售额近3000万元,其中24日营业额达到1800万元;中央商场两天销售突破2550万元,其中24日达到1480万元;山百大楼两天销售近800万元;苏宁银河两天营业额突破1500万元;东方商城和大洋百货在24日当天的销售额均突破千万元。
2004年的圣诞节,南京1912开业首日掘金千万元;
2005年的圣诞节,南京1912整个街区总营业额数千万元。
酒店圣诞晚餐的价格从1994年的200元左右,涨到今年的2288元。12年时间,整整翻了11倍多,且场场爆满。
2005年,来自南京市商贸局的数据显示:至少大约近60%的市民会选择在圣诞消费。
2005年,圣诞期间新街口商圈日均人流达到了60万~70万人次,规模超过了黄金周。
近两年来的圣诞节期间,超市卖场、餐饮企业销售都会有超过30%的增幅,电器卖场销售更是成倍增长。
……
圣诞节正在以一种商业式的鼓动告诉我们,披挂在这个看似离我们很遥远的“洋节”周围的“黄金甲胄”,正越发耀眼。而由诸如圣诞之类的“洋节”所引发的市场,正越来越庞大。
南京师范大学经济贸易系卜海认为,无论是圣诞节还是情人节,无论是12月24日,还是11月24日,日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商家有个一次炒作赚钱的商机,有了一个大肆营销的借口。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圣诞节究竟包含着多少含义,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了人们一个狂欢和花钱的理由。
在本次调查中,江苏商报发现,在今年最后的这个月里,所有的人都在为圣诞节的到来渐渐躁动——百货公司、酒店、酒吧……门前必定都有一棵霓虹闪烁的圣诞树,墙壁上统一地挂了红丝绒布和金色蝴蝶结,或真或假或拙劣或殷勤的圣诞老人随时都可能与你撞个满怀。各大商场忙碌的宣传策划人员,正在绞尽脑汁,试图用更加新颖的营销方案,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这一次,他们又会有多少银子进账,真的无法预料。
“对于中国人来说,圣诞节已成为春节之外最具消费吸引力的节日。中国以很特别的方式庆祝圣诞节……这是一个参加舞会的季节。”青少年杂志《十七》的出版人黄洪说,圣诞节的商业利益足以令所有商人的眼睛发亮。许多人或许不知道圣诞节的背景,但毫无疑问的是,圣诞节将继续是一个商业狂欢的节日,就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 顾军
(编辑 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