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首厦钨的发展史,厦钨人自豪而又感慨。厦钨是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一起蹒跚起步,日益壮大起来的。1981年,厦钨从一个仅有300万元资产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成为总资产56亿元,净资产23.5亿元的中国钨行业龙头企业。
在钨冶炼工艺,厦钨人攀上了世界最高峰;在钨粉末和硬质合金方面,厦钨人打造了中国的“劳斯莱斯”;在钨钼丝材领域厦钨人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厦钨的昨天和今天,令人惊叹;厦钨的明天和未来,令人期待。几乎所有到过厦钨的国内外专家对厦钨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都充满了赞许。目前,厦钨在国内钨行业已形成了明显的规模、人才、技术、品牌、资金及管理优势,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厦钨希望无限,中国钨业希望无限。厦钨钨丝生产车间一角。
厦钨研发中心效果图。
厦钨开发的高品质硬质合金产品。
在厦门新客厅五缘湾,厦门钨业国家级研发中心即将开建。这座屹立海西,面朝大海的中国钨业高科技研发园,将成为厦门第三个国家级的研发中心,依托这一国家级的科研平台,厦钨希望无限,中国钨业希望无限。
厦钨的昨天和今天,令人惊叹;厦钨的明天和未来,令人期待。几乎所有到过厦钨的国内外专家对厦钨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都充满了赞许。目前,厦钨在国内钨行业已形成了明显的规模、人才、技术、品牌、资金及管理优势,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钨行业的专家们纷纷希望厦钨能借即将建成的国家级研发中心这个平台,蓄势而发,形成厦钨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据悉,厦钨整合旗下海沧分公司、金鹭、虹鹭的技术优势,投资1.88亿元,建设国家级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将引入世界一流的工程试验仪器和设施,汇聚海内外科研人才,打造一个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为一体的中国钨行业研发核心基地和成果转化平台。该项目将于2008年建成,届时将为厦钨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为我国从钨产业大国向钨产业强国的转变发挥积极作用。
这座国家级研发中心的建立,是厦钨20多年来坚持科技创新之路的又一个新的标杆。而厦门钨业,又是厦门特区改革开放、创新进取壮丽乐章中最动人的音符。
回首厦钨的发展史,厦钨人自豪而又感慨。厦钨是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一起起步,日益壮大起来的。1981年,厦钨从一个仅有300万元资产濒临破产的小厂,发展成为总资产56亿元,净资产23.5亿元的中国钨行业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科技创新之路。
厦门钨业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厦门氧化铝厂,建厂以来经历了三上三下的困境,企业连续20多年亏损,1981年工厂被列入关、停、并、转的行列。生存还是灭亡,奋起还是消弭?厦钨人用行动做出了最坚定的抉择,寻找新产品、研发新技术。
企业经过艰难地寻找,最终决定转产钨制品,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困难条件下,技术人员开始自力更生做实验、找工艺。企业领导班子也决定筹建仲钨酸铵生产线,而此时可利用的资金也只有福建省冶金厅拨给7万元、银行贷款20万元和企业账上的3万元,总共才30万元。厦钨人硬是凭着一股子韧劲、钻劲,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将一条年产300吨仲钨酸铵的生产线建成投产。1984年8月,首批50吨仲钨酸铵出口到欧洲,企业当年赢利12.7万元,结束了四分之一世纪的亏损史。
在逆境中求生存,在困顿中求发展。摆脱生存危机后的厦钨,从此走上了一条不断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钨冶炼到钨粉末、硬质合金、丝材加工、再到废钨回收、采矿选矿;从一个产品发展到涉及钨、钼、钴、镍、新能源材料、矿山、房地产等几大系列,拥有从钨矿山→冶炼→深加工完整的产业链。厦钨通过对产品、工艺、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掌握了行业四大板块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较强的行业竞争优势,构建了厦钨的国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钨冶炼工艺
攀上世界最高峰
在钨冶炼工艺世界三大技术流派中,厦钨是最早采用离子交换法生产工艺的厂家,该工艺是我国钨冶炼专家胡兆瑞先生发明的。1984年厦钨利用该工艺转产钨制品成功后,20多年来通过不断完善、提高离子交换法工艺技术,公司生产规模、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也摘下了无数的“第一”:
第一次扩建成功10000吨级离子交换法仲钨酸铵、氧化钨生产线,突破了离子交换工艺只适用于小规模生产的传统观念,10000吨级离子交换法生产线技术改造被评为福建省技术改造优秀项目。
第一次应用集散型计算机系统控制生产流程获得成功,为中国钨冶炼工业自动化改造提供了范例。
第一次采用了余碱回收、氨循环利用、离子膜处理废水等技术,不但原材料消耗进一步降低,而且治理了废水、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清洁生产,被称为钨冶炼技术的一次革命。
第一次实现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同时使用白钨矿和黑钨矿为原料,而且能利用高钼及其他高杂和低品位矿,黑白钨无需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对原材料的适应能力,对有效利用资源、保持我国钨资源优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厦钨“碱体系远红外热压分解高杂白钨矿制取高纯仲钨酸铵”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近几年来,厦钨加大科技投入,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了一批先进的钨冶炼设备,不断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了“离子交换法钨冶炼工艺”的重大突破,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各项工艺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成为国内首家具有向国外输出钨冶炼技术能力的企业。目前,厦钨的仲钨酸铵、氧化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居突出地位,产销量占国际市场35%以上。
钨粉末、硬质合金
打造中国的“劳斯莱斯”
为把我国的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厦钨从一开始便坚持走“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的发展道路。
厦门金鹭特种合金有限公司是厦钨1989年创立的中外合资企业,现主要生产钨粉、碳化钨粉、钴粉、硬质合金混合料和深加工硬质合金等产品。公司早期走的也是引进消化的道路,面对西方国家十分注意对核心技术的控制问题,金鹭公司进行了多方位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设备改进。
1994年,研发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脑程序控制电加热15管还原炉和钼丝碳化炉、氢气净化装置等主体设备,在温控系统、自动化系统和安全、节能性能等方面都优于进口设备。
1997年,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2500吨钨粉、碳化钨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粉末生产能力达5000吨,被评为福建省“八五”技术改造优秀项目。
1998年研发了亚微细钨粉、碳化钨粉,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1999年开发了高性能超细和超粗钨粉、碳化钨粉,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确认为1999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高性能超细碳化钨粉”获福建省和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开发了平均粒度0.08微米的纳米级碳化钨粉,在国际钨业界率先打开了纳米级领域的大门。
2003年,开发了高稳定性硬质合金混合料和高性能硬质合金喷焊粉,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省优秀新产品,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十几年来,金鹭公司承接并完成了十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拥有了自主的知识产权,获八项国家专利,多次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形成了企业独有的钨粉、碳化钨粉、硬质合金混合料及各类制品生产技术,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誉为“劳斯莱斯”级粉末。产品70%出口到欧、日、美等四十多个发达国家,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45%以上。
先进的钨粉末生产技术和上佳的产品品质,为公司发展深加工超细晶硬质合金产品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5年,金鹭公司投资2.3亿元,引进国际一流的搅拌球磨机、真空搅拌干燥机、冷等静压机、真空连续挤压机、低压真空烧结炉等关键设备、仪器,并自行研发大量设备和技术,建成了2000吨硬质合金混合料和1100吨硬质合金产品的生产线。现主要产品有棒材、矿用合金、各类耐磨零件、大异型制品、切削刀片、表面喷涂材料等几大类一万五千多种。其中超细晶及亚微细晶合金棒材的生产规模居国内第一,今年产量可达300吨,80%出口,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双螺旋孔和三螺旋孔棒材实现了批量化生产,达到国际尖端技术水准;高精度刀具和微型钻产品受到国内外用户的广泛青睐。
金鹭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在不断培养和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赢得了同国外硬质合金巨头平等对话与合作的机会。2005年底,瑞典山特维克钢铁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股权受让,成了金鹭公司的新股东,与厦钨建立了国际间的战略联盟,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共赢。
钨钼丝材
从“黑马”到“世界第一”
钨丝是照明产业的心脏,也是现代科技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虽然我国是钨资源大国,但长期以来,高质量的钨丝却仍需依赖进口。为改变这一落后状况,1992年厦钨成立了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钨丝、钼丝。
在虹鹭公司诞生之前,我国先后从英国、日本、美国引进九条钨丝生产线,可是由于无法消化和提高引进的技术,均没有取得成功。厦钨认识到,要想成功就必须搞自主开发,掌握知识产权,才能发展中国钨丝工业,成为外国公司的竞争对手。
1996年,厦钨经过科学考察,采用拼盘模式,博采众长,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点菜式引进钨丝生产设备和技术,建成了一条具有自主技术特色的钨丝生产线。在公司管理技术人员的努力下,该生产线不但成功投产,而且采用独特的掺杂工艺和独创的添加剂配方,配备了先进的十五管还原炉,解决了掺杂粉末的不均匀和结块现象,使掺杂钨粉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生产要求;自行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单根重3公斤钨坯垂熔机,在自动控制、节能技术等方面比引进设备更胜一筹,采用先进计算机控制技术,保证整根钨坯条的均匀性。公司根据高端市场发展的需要,开发了高性能抗震汽车灯专用钨丝,绿色照明节能灯专用钨丝,这两项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为中国照明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单根重8-12kg的钨丝”的成功开发,达到和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获福建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25kg钼连轧工艺及装备”的研发,获2003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单根重3-5kg细钨丝”生产与研发,获得2005年“厦门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公司投资1亿元完成了特种合金钨丝生产线建设,在总结国内外钨开坯技术基础上,成功的开发了钨轧机,使粗钨丝的生产规模扩大到1500吨。目前,公司拥有两条国际水平的钨材加工生产线和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钼材加工生产线,已从中国照明行业的一匹“黑马”,成长为世界最大的钨丝供应商,产品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公司钨丝的产销量已连续六年居国内第一,彻底改变了中国钨矿出口、钨丝进口的落后局面,成为第一家并且是惟一能向世界著名照明厂商荷兰飞利浦美国GE等厂家大量出口钨丝的生产供应商。
废钨回收新能源材料
前景远大的绿色产业
在全球钨行业,能否回收利用废钨是衡量一个企业技术、规模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很多发达国家对钨这样的贵重金属都要求强制回收,经销商买钨制品就必须同时回收钨制品。
早在上世纪末,厦钨就将目光投向了废钨的综合回收利用,并相继投入几千万元资金,旨在培育新的产业群。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厦钨成功地开发了“选择性电溶离解提取法”、“强氧化熔炼法”处理钨废料工艺和“碱性体系离子交换法钨钒分离”、“溶剂萃取法”等分离提纯钨钴技术,“钨二次资源再生利用”项目2004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公司建成了年处理4000吨废合金的综合回收生产线,不但使废钨中的钨得到了回收,废钨中含有的其他有价金属如钴、镍等,作为贮氢合金的原材料,也得到了循环利用。目前厦钨是全国惟一获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从国外进口废钨的企业,也是福建省首批发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公司已累计回收处理国内外含钨钴废合金3000多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发挥厦钨在材料领域的生产和技术优势,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公司还把目光投向新能源材料领域。
在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双重威胁的今天,镍氢电池以其无污染、免维护、寿命长等优点,被称为“绿色能源”。专家预测,新兴的高能电池技术将催生新的电动汽车时代。
2001年6月,厦钨引进北京有色研究总院的技术,开发了镍氢电池负极材料AB5型贮氢合金产品。
为取得贮氢合金生产工艺及品质的突破,厦钨引进大量电化学、分析化学、材料学等专业人才,依靠开放式科研平台进行课题攻关,并不惜花费巨资购入“电池自动检测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设备。2003年,公司从国外引进500公斤真空熔炼炉,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贮氢合金生产线。“镍氢电池用贮氢合金粉”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目前公司已形成高容量型、长寿命型、低温型、动力型、经济型等五大系列近二十个规格的系列产品。特别是通过近两三年与日本、美国等在技术上的广泛交流和合作研究,产品质量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厦钨自己开发急冷工艺生产混合电动汽车用的贮氢合金,已通过松下及美国公司以及日本汤浅公司的认可,产品进军海外市场。目前公司正计划扩建一个5000吨的新生产线,将产能由原来的3000吨扩大到8000吨,以满足未来混合电动汽车市场的需求。同时公司还开发了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钴酸锂,经检验测试,其放电容量、放电平台、循环寿命、振实密度等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资源开发
高科技化腐朽为神奇
中国虽说是钨资源优势国家,但经过近百年的开采,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大量开采,品位较富的黑钨矿储量迅速下降,而一些品位较低、特别是白钨矿,由于冶炼工艺复杂、回收率低、环保问题以及选矿技术和成本障碍,长期无法有效利用,中国钨资源优势正在不断缩小。
面对日益迫近的资源紧张形势,厦钨作为中国钨业的重点企业之一,感到振兴中国钨业的责任重大。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公司获悉河南栾川钼矿钼金属保有储量约60.2万吨,WO3保有储量约44.7万吨,该矿自从开采以来,仅回收了其中的钼,伴生在钼矿中的低品位白钨矿未能回收,白白地随着选钼尾矿废弃在尾矿库中。截至2002年,废弃在尾矿库中的WO3总量高达4.5万吨。厦钨由于重视研发,在利用低、杂白钨矿生产仲钨酸铵的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低品位白钨的利用成为可能。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2001年12月厦钨和洛钼集团合资成立了洛阳豫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面对低品位白钨矿回收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豫鹭公司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对原有的试验流程和工艺进行了重大变更和创新。他们打破了优先选硫的传统方案,开创了特有的调药工艺,对白钨浮选时间和流程结构进行了创新,产生了新的技术理念,还自行研发了一种特有的脱药方法,使精选段富集比提高1倍以上。
2004年元月,豫鹭公司日处理4500吨选钼尾矿白钨回收工程正式投产,从而宣布了栾川钼矿中伴生的巨量低品位白钨资源复活。在成功投产的基础上,为了提高设备的处理能力和降低成本,豫鹭公司又开始创新,应用射流浮选技术花很少的投资把生产能力提高到日处理15000吨选钼尾矿。目前,豫鹭公司每年可回收钨精矿3000吨,增加销售收入3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
福建宁化行洛坑钨矿是一个规模巨大的产于花岗岩中的细脉型含钼黑白钨矿床。该矿1957年被江西220地质队发现,WO3储量为30.43万吨,平均品位0.233%。该矿的特点是矿体规模大,矿化均匀,品位低,黑白钨共生,回收率低,难选,因此该矿发现以后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只有小的矿山企业和民采队进行过杀鸡取卵、破坏性的开采。福建省政府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决定开采,但终因上述困难被搁置。
如何利用这一资源,扩大中国钨的有效资源,成为厦钨的下一个目标。2004年5月,厦门钨业成立了宁化行洛坑钨矿有限公司,同年9月,取得了宁化行洛坑钨矿采矿许可证。经专家设计,该矿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公路——溜井——平硐开拓,汽车及电力机车联合运输;选矿则以重选为主,重浮选相结合的工艺,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回收率,不将黑白钨分选,将课题留给冶炼解决的方案。项目总投资2.67亿元,设计年生产、处理矿石量82.5万吨,达产后可年产各级别钨精矿4000吨、钼精矿240吨,销售收入可达3.6亿元,创利税6000万元。
厦门钨业通过自主创新,从没有任何资源到目前在国内拥有两座大型钨矿山,同时还具有废钨回收的能力,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到2007年,公司原料自给率将达到40%以上,这将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厦钨与特区一起走过奋斗的25年,一起迎来25年的灿烂辉煌,又将一起迈开跨越步伐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本版撰文/孙丽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