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方赤刚
记录:本报记者 罗凯
对我而言,2006年是特别忙碌的一年,但是,内心充实,满怀希望。
我是桂林冶金机械总厂的机械工程师,我们厂设备销售模式是销售-安装-调试-交付使用,是一条龙的“交钥匙工程”,而我的工作就是完成售后的这些服务。
我总是跟着设备跑,一年差不多有10个月都在外面,家倒成了“旅馆”。很多年都这样了,但今年忙得比较特殊,厂里的海外客户特别多,我在斯里兰卡忙了4个月,还第一次在那里过了春节。
那一次的客户是斯里兰卡一家瑞典投资企业,是该国一家大企业,位于距首都科伦坡大概3小时车程的一个城市。前后去了两次,第一次是1月底到4月底,安装、调试了5条回转窑生产线,第二次在9月,是2条小一点的生产线。
我和同事在1月底抵达斯里兰卡,几天后,就是中国的春节。我们一到就准备投入工作,客户却很细心,知道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大年三十当天,他们的英籍总经理安迪,开车把我们带到科伦坡,请我们到当地华人聚居区的一家中餐馆吃年夜饭。
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很多中国人,大多来自浙江、福建、广东,有的是在斯里兰卡做生意,有的则和我们一样。我们一起吃年夜饭,餐馆里居然还有春节联欢晚会直播。那个除夕夜,感触真是很深,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外国过春节,居然还能和这么多同胞一起过,一点都没有背井离乡的感觉,反而觉得很热闹,很亲切。
短暂的轻松之后,我们开始了持续的忙碌。
一方面,我们感到很自豪。虽然是在斯里兰卡,但客户却是瑞典企业、英国人,他们选择我们的设备,不用本国的产品,说明我们的设备质量好、性价比高。
另一方面,也感觉责任重大。要是做不好,不能完全实现设备性能,那就不光是我们厂的事了,人家外国客户心里想的可是我们中国产品不行,我们中国人不行,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呀。
因此,我们在斯里兰卡,心里想的总是怎样抓紧时间,怎样千方百计、精益求精地把设备安装、调试好。人家一天正常工作是8小时,我们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中午吃了饭就接着干。当地有很多节日,属于法定假日,当地人都休息,我们也不休息。
客户对我们的工作态度非常满意,英籍总经理安迪几次主动拉我们去当地的景点,一定要让我们休息放松一下。瑞典的大老板来视察时,也竖起大拇指连说“OK,OK”。而我们帮他们安装的磨粉机,产量远远超过其预期,让他们特别高兴,打算再采购些我们的设备到瑞典总部去用。
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中国设备的肯定呀。
这些年来,我有一个感觉,就是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客户更愿意购买中国设备。
我1975年进厂,1997年第一次跟着设备到了越南。这些年,厂里的设备出去的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更是一个高峰。我们的设备已经卖到了马来西亚、约旦、沙特等10多个国家,特别是在东南亚很受欢迎。现在,我们还打败了一些当地产品,设备卖到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这些,都让我们海外售后安装服务人员感到很骄傲。
总结2006年,感觉是围着国内外客户连轴转,忙不过来,接下来还有可能继续被派到约旦。但是,既能代表企业、国家的技术水平出去,又能增长见识,感觉真的很不错,我喜欢这种内心充实、满怀希望的状态,希望这种状态继续保持下去。
画外音: 希望海外订单越来越多
实际上,近年来,在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这一大背景中,“桂林制造”也在加速拓展自己的海外市场,向两个市场要效益。结束采访时,方赤刚告诉记者,“希望海外订单越来越多,设备出口的国家也越来越多,还要出口到更多的发达国家”,对2007年,他充满期待。
记者相信,未来,“桂林制造”必然会做得更好,也必然会有更多的方赤刚,“走出去”服务海外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