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还有白鳍豚吗?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2-23 7:20:45 ·来源:新京报
长江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一项研究表明,白鳍豚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比海豚要高得多。
最近,国内外各大媒体发布消息:鳍豚种群状况极度濒危,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动物。
2002年7月14日早上6点多钟,中科院水生所的科研人员像往日一样,到“白公馆”:世界上仅存的四种淡水豚之一的白鳍豚人工饲养池边巡视,没有异常。前一天的工作记录上记载:星期六晚上喂食,进食正常。8点钟,当工作人员再次走进“白公馆”时发现:淇淇躺在水下不动了。白鳍豚是水生动物,又是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几下起不来,一呛水就没命了。淇淇是人类饲养的最后一只白鳍豚。
全世界目前有四种淡水豚,除白鳍豚以外还有亚马孙豚、红河豚、恒河豚。白鳍豚在2000万年前离开海洋进入长江,它只生活在中国长江的中下游。虽然它的知名度远不如大熊猫,但要论起辈分,大熊猫的生存年限在五百到六百万年,白鳍豚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少年呢,两千五百万年左右。
公元200年前,《尔雅》中出现过白鳍豚的描述,并称它为“长江女神”。今天的科学家相信,当时长江中的白鳍豚数量至少超过5000头。时光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专家在国际会议上宣布,白鳍豚已不足300头。与此同时,白鳍豚被国际自然环保联盟列为世界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1993年,专家再次发出告示:白鳍豚数量不足百头。
1997年到1999年农业部曾连续3年组织过对白鳍豚的大规模监测行动,但找到的白鳍豚分别是13头、4头、4头。
“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队员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六个国家科学家及观察员组成。经历近1个月的航行观测,12月5日,寻找白鳍豚科考行动行程过半。科考队称,从宜昌到上海1700公里江段还没有发现白鳍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介绍,本次科考集中了一批世界一流专家,并采用了最先进的观测方法,包括截线抽样法和声学观测法,在白鳍豚的历史分布区长江中下游还没有发现白鳍豚。
12月13日南方新闻网消息说,全程参与考察的中科院水生所博士王克雄说,“一开始会鼓励大家说,还有重点的江段没考察,而现在,只能说,这些重点的江段我们还会再走一次”。返程中会对重点江段,也就是历史上曾经发现过白鳍豚的地方和此前考察发现“疑似白鳍豚”的地方,做更详细的考察。“希望还是有的”,可是返程一个多星期后,他失望地说,“还是没发现”。
此次考察的另一项工作是对长江水质的调查:考察结束后,国际顶级观鲸专家鲍勃对长江的水环境表示惊叹,“这样的水里已经完全不适合豚类生活了”。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两名科学家负责收集长江水样和河底淤泥,化验结果将向全世界公布。在这次考察即将结束时他们对媒体说:“长江里已经没有多少浮游生物了。我曾经把一个专门打捞浮游生物的采集网放进长江里捞了10个小时,结果就捞出两只不到1厘米的宽的小虾。很难想像这样的水能养活多少鱼,没有鱼,白鳍豚就得饿死。”中国的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从1997年开始关注白鳍豚,在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中有:在长江死亡的一头白鳍豚,它的身上有103处血淋淋的大大小小的伤口;白鳍豚标本中,有的头骨粉碎,有的被拦腰斩断;湖北洪湖燕窝实施爆破清理航道时,将一个拥有4名成员的白鳍豚家庭全部炸死,其中还有2头怀孕的雌豚。参与此次考察的队员姚至平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长江中船舶的数量之多,经过鄱阳湖的时候,他曾经数过那里的采砂船,数到1200的时候数不下去了。此外,随着长江沿江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长江水质的污染日益严重,一项研究表明,白鳍豚体内的有害物质含量比海豚要高得多。很有可能长江的自然水动力特征与自净能力已经失去。
中科院院士刘建康、陈宜瑜在他们写的《关于白鳍豚保护的几点想法和建议》中提到:“长江中的人类活动包括渔业、航运、水利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等正在膨胀,这是白鳍豚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历年来收集到的白鳍豚标本中,90%以上的白鳍豚死因是这些人类活动直接造成的。”12月14日新华社讯:覆盖白鳍豚历史分布江段的长江科考未寻找到最后的白鳍豚,科学家称这个结果证明白鳍豚种群状况极度濒危,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动物。
世界上还有白鳍豚吗?或许没有人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证明有,也没人能说没有。但白鳍豚研究专家、中科院水生所的王丁教授和他的同事相信,这种可爱的动物依然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这不仅仅是专家的愿望,如果这不是外国专家为中国惟一的淡水豚下的判断,那我们已经挂在嘴边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不能只是口号。
汪永晨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