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个孩子把自己织的第一条围巾拿给记者看,她打算送给老师。通讯员 陈文燕 摄
当很多健康的人每天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而烦心不已、怨天尤人的时候,是否知道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终身为之努力的仅仅是帮助一些孩子能像健康的人那样活着。这群人就是智障儿童学校的老师,他们是群特殊的孩子王。
他们跟其他老师一样,拿着教鞭,捧着课本,教书育人,可是他们又跟其他老师不一样,既要像妈妈一样照顾着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又要像医生一样护理着他们的病情。他们很难享受到桃李满天下,看着学生建功立业的幸福,但他们会因为这些孩子会自己吃饭了,会向陌生人问好打招呼了,能认出自己的名字而欣喜若狂。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我走进了杭城城西的紫荆花学校,这是一所全日制与寄宿制相结合的专门招收智障少年儿童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
片段一:上课
每个孩子都要手把手地教
上课铃响了,二年级的含含还是趴在休息室的门上不肯进自己的教室,因为他的好朋友成成被老师叫去检查身体了。“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做游戏呢,你先去学,然后再教成成,好不好?”老师好不容易才把含含哄进教室。她说这里的孩子多半很拗,不能硬下命令,得像哄幼儿园孩子似的慢慢哄。
这节课的内容是教孩子写自己的名字,根据他们的智力程度确定每个孩子的学习目标,程度好点的孩子要写出全名,程度差一点的只要认出自己名字中笔画最简单的那个字就可以了。一个班十几个孩子,每个孩子老师都要手把手地教。
校长葛瑛告诉我,学校招收的学生智商都在70以下,但有很多孩子智商只有四五十,相当于一二岁的幼儿,常常是昨天教的字,今天就忘了,老师必须一遍遍地重复,因为这些孩子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一节课下来,老师的嗓子常常会哑掉,结果第二天发现孩子还是没记住。说实话真的有点灰心,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下去,突然有一天,就有孩子认出了你曾教给他的那个字,那种意外的惊喜真的让人欣喜若狂。
我看了看孩子们的课程表,发现与普通学校差不多,也有语文、数学、劳技、美术、音乐、体育,只是多了一些康复课程和生活实践课,老师告诉我,他们的课程内容和上课形式与普通学校不一样,特别强调生活化教学,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上课的地点不局限在教室,而是将整个社会生活作为教学的大课堂。比如教钱的认识和运用,就将学生带到超市去,带到银行去。
学校还有各种专用训练室,比如感觉统合训练室和康复室,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来改善这些孩子前庭平衡功能不良、视觉听觉感不良、动作协调不良等感知觉不良状况。家政室是同学们体验生活的地方,在这里学习使用洗衣机、微波炉,学会开关电视机,还要自己铺床叠被。
片段二:午餐
食谱中没有带骨头的肉
中餐时间到了,学校食堂的阿姨把热腾腾的饭菜放到了教室门口,当天的菜是萝卜、大白菜、肉饼蒸蛋,老师说,他们的食谱很像幼儿园,基本上没有带骨头的肉,也很少吃刺多的鱼虾,甚至鸡翅、排骨之类的都不行,因为学校大多数孩子不会挑骨头和刺,为了安全起见,学校只好把肉剁碎或者切成肉丝,当然在食堂就餐的老师也只能跟着吃这些“小儿科”的饭菜。
把饭菜端进教室后,学前班的于老师和陈老师一边招呼孩子们去洗手,一边快手快脚地盛好了一碗碗饭菜,还把其中几碗用勺子压碎。正奇怪为啥要这样做,她们告诉我,因为有几个孩子不大会咀嚼,必须要弄碎他们才好吃。孩子们开始吃饭了,于老师一勺一勺地喂着一个看上去只有两三岁的小姑娘。
教导处鲍老师告诉我,学校里每个老师都要做妈妈做的事,天冷招呼孩子们穿衣,天热给他们擦汗,给他们剪指甲、头发,给他们洗脸洗手,有些还要抱着出去玩。不过这些孩子都非常忠厚善良,心地也十分单纯。前几天特别冷,她上课时随口说了一句,今天真冷,老师的手都要冻僵了,谁知马上就有一个孩子跑上来,掀起自己的衣襟,对她说:“老师,我这里很暖和,快来焐焐吧。”老师说自己当时愣住了,望着孩子天真单纯的眼睛,几乎感动得掉泪。
片段三:午休
织条围巾送老师
中午,九年级教室里十分安静,男孩子们围着电视机,女孩子们围着王立红老师织毛线,或者闷着头用彩色的卡纸折叠星星。
患有癫痫的玥玥是个非常健谈的姑娘,她告诉我,自己脑子曾开过刀所以不大好,小学毕业后进了一所初中,因为功课压力太大受不了,常常犯病,所以只读了一个月就转到了紫荆花学校。“这里非常好,没有学习压力,老师也特别好,觉得我自己的身体也好了很多。”她在认真织着一条围巾,我问她是不是为自己织的?她有点害羞地摇了摇头,悄悄地指了指王老师,说:“我准备送给她的。”
从这所学校创办开始,王老师就来到了这所学校,快20年了,她也数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个孩子。她教劳技课,动手的生活技能,比如编织、烧些简单的饭菜,比如煮饭、烧面条、包饺子、做馒头之类的。她笑着说,至少这些孩子回家后,父母不在家,自己能烧饭给自己吃啊。
采访手记
十多年前,我刚刚进报社当实习生,指导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去写一组特殊学校老师的稿子,我跑了聋哑学校、弱智学校、工读学校等,记得采访杨绫子学校洪佳琳校长时,她很少谈自己,只是如数家珍般向我介绍孩子们的手工作品,她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给刚出校门的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非常巧,这次我在紫荆花学校刚好又碰上了来学校指导工作的洪佳琳校长,她高兴地告诉我,杨绫子学校刚刚搬到钱塘江边的新校舍,校舍很漂亮,也非常先进,“现在孩子们真是太有福了。”与十多年前相比,岁月似乎没有在洪校长脸上留下什么,她依然精神抖擞,容光焕发。
都说工作着是美丽的,那么热情的工作也一定能使人年轻。这次紫荆花学校之行,这些特殊的“孩子王”再次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