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12月13日,尽管寒风呼啸,但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街道办事处新庄村会议室却温暖如春,暖流在前来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发放仪式”的300多位老人心中涌动。大桥村民组罗德全、李向菊夫妇从街道社保所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养老保险证和存折后,激动地说:“政府和村里出钱‘买单’,让我们同城里的老人一样,月月有‘退休金’领,今后的生活不愁了”。
地处新天城区中心的高新路街道办事处,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天园区坐落辖区。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下属的新庄、新添等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使其安居乐业?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加快了“城中村”的改造步伐,在积极引导“农村向城市转变、农业向工业转变、农民向工人和居民转变”的同时,推出了“技能培训寻出路、促进三转移、构建一张网”的民生工程,让农民失地不失利。
街道办事处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从开展就业培训着手,提高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通过“政府买单,农民受训”,几年来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30多期,参加培训的人员3000多人次,内容包括计算机、电器维修、务工常识、保安知识和家政服务等,同时多渠道、多方式地帮助失地农民开辟就业门路。
向工厂企业转移,使失地农民成为懂技术的新工人。新庄村党支部加强与新天园区的南方航天电源科技公司、贵阳虹桥化纤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的联系,向企业输送经过专业培训的村民520多名,这些当工人的失地农民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龙塘村民组职高毕业的女青年何桂仙,凭一技之长进厂工作不到三年,从普通工人升为管理人员,月工资从900多元增到1100多元,向服务业转移,使失地农民成为城市服务业的生力军。利用城市扩张机遇,向餐饮、运输、保安、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环境保洁、城市绿化等服务业输送失地农民700多人。向市场转移,使失地农民成为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商人和新业主。新庄村投资50万元新建了28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投资800多万元将地处黄金地段的原村委会办公楼改建成高10层、建筑面积9200平方米的综合商贸楼,提供的门面和摊位安排150多户失地农民经商。
为使失地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少有学上,高新街道出台了多项社会保障措施。出资600余万元,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失地农民统一办理养老保险,平均每人交纳投保金1.68万元,失地农民只交纳800元,其余由村及街道承担,每人每月可领取200元养老保险金。为失地农民构筑“健康保障线”,每人每年只需交5元钱,其余40元由集体解决、政府出资。迄今80%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失地农民较多的新庄、新添村参合率达100%;新型合作医疗缓解了“一人生病,全家不宁,亲朋受累”和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建立助学金奖励制度,除中小学生享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外,还按考取重点大学1万元、大学本科5000元、大专3000元的标准,对子女给予扶助奖励,缓解了农民子女上学贵、上学难问题。
作者:谢昌达 王顼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