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初定不参加绿色GDP验收 江苏尚未开展国家试点
浙江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朱天福 江苏省环保厅办公室副主任朱德明
本报记者 张凤安 陈小莹
12月中旬出的绿色GDP国家技术组68期“内部简报”上,首次披露了部分试点省市将因为经费问题而有所变化的消息。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绿色GDP试点的各种说法和评论纷纷涌出,将一个本来的“课题研究”迅速扩展为公众话题。
12月21日,江苏省环保厅办公室副主任朱德明和浙江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朱天福,分别作为江浙两省绿色GDP试点的主要主持人之一,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选取浙江是因为我们得知,在全国10个试点省市上报的样本中,浙江省的样本质量是最高的,占了全部有效样本的21.5%。但采访中,浙江方面的第一个表态是:“我们初步决定不参加验收了。”
江苏曾一度被列为试点省份。而且,江苏是我国率先推出绿色GDP报告的省份。早在2004年国家课题组成立前后,一份《江苏省绿色GDP研究报告》已经脱稿,并获得2005年环保系统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报告的结论称,江苏省污染损失结论是8%,而9月公布的国家核算的数据是3.05%。
江苏、浙江各有难点
《21世纪》:北京、重庆等地现在已经接受了绿色GDP国家课题组技术专家组的验收。作为试点之一,浙江的验收时间是什么时候?
朱天福:我们初步决定不参加专家组的验收了。但我们会把在浙江试点产生的全套技术文件,如《浙江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污染损失调查验收总结报告》、《浙江省企事业单位环保支出与污染损失调查报告》、《2004年浙江省经环境污染损失调整的绿色GDP试核算报告》送交给国家组,供他们参考和使用。
《21世纪》:江苏一度被列为绿色GDP试点省份,后来为什么有新的想法?
朱德明:虽然国家技术组承认了我们试点,但国家环保总局迟迟没有正式批复我们参加,所以我们也无法向省财政局申请拨款,试点工作就没能开展。
我们省2004年也做过《江苏省绿色GDP研究报告》这个类似的课题,并在2005年获得环保系统的科技进步三等奖。所以我们对于本省的环境污染情况是有详尽数据资料的,就没有在2004年申请国家课题组的试点课题。但省里的主要领导还是希望我们要积极参加,于是江苏环保厅和统计局的同志参加了国家课题组在昆明和杭州的多次培训,并正式打报告要求参加。
《21世纪》:浙江当初为什么会申请地方试点?试点的难度在哪里?
朱天福:近20年来,浙江经济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2003年浙江省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但资源与环境的改进不甚理想。不过,对于浙江环境污染的行业和空间分布,按照目前的环保统计指标体系还不能确切知道,我们希望通过绿色GDP试点发现环境治理中的问题,为省里提出合理的政策咨询和治理框架建议。
难点应该是基础数据的收集。比如,来自第一产业的水污染源占了整个水污染量将近1/3,但却没有纳入环保统计当中。目前的环境统计中也缺乏畜禽废水、城市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气的治理费用统计,在利用污染治理成本法进行虚拟和实际环境治理成本核算时,有较大的困难。所以说,绿色GDP核算首先是环保统计要先跟上。
GDP损失:8%还是3.05%
《21世纪》:江苏省课题的结论说,如果采用绿色GDP核算方法,江苏将略降GDP。为何会有如此差异?
朱德明: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测算应该包括5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2大项环境退化成本。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中包括了耕地、矿物、森林、水和渔业资源耗减。环境退化成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大项看,国家课题组计算了20多项污染损失中的10项,没有计算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这是一个狭义的绿色GDP计算。
在江苏省的核算中,纳入了自然资源耗减中的耕地和水资源2项,并且计算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损失。其中,我们将环境污染分为污染损失和污染损害,损失选择了6项污染对全省造成的经济危害进行测算,损害选择了人体健康等4个评估领域。在生态破坏中,数据涵盖了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
像人体健康这样的分析数据,我们从卫生部门那里拿来了疾病数据,计算出治疗这些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所需花费的费用,并将其转换成GDP的减项。这样的GDP换算,要基于江苏的医疗消费水平,而医疗消费水平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正是由于核算口径覆盖较广,所以数字(8%)会显得比较大。但这个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经费缺口问题
《21世纪》: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试点省市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调查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5〕80号)中,国家组还编制了一张详细的经费表供参考。为什么到后来地方试点都喊经费不够用?
朱天福:国家技术组编制的经费核算,大约在100万-160万之间。但这份预算编制更恰当地说是一份标准的学术课题的经费预算模式,都是些“劳务费、交通通信费、印刷复印费”,并没有考虑到试点调查过程中的实际难处。我们上报给浙江省财政厅的试点预算报告里,打的是300万。但财政厅对绿色GDP核算这个新生事物也不了解,所以只能根据环办函〔2005〕80号的这个经费附件,拨了100万。这在全国也是比较多的了,但实际上这笔经费仅够省一级的,下面经费还得自行筹备。
《21世纪》:本次国家课题组花费了较多的物力人力进行绿色GDP的核算。江苏当时仅是一个省内课题,如何保证经费和样本采集?
朱德明:我们当时的经费确实比较少,只有环保厅的3万元经费,以及省科技厅的少量课题费,研究很艰苦。
从时间选取上看,江苏选择了16年的连贯数据(1988年到2002年),工作量比较大。但是这些都不用太大的花费,因为所有的数据我们主要依靠分布在全省的环保监测点来采集,环保类的数据向各城市的环保局拿,卫生数据问卫生局拿,经济运行数据问经委拿。我们所做的绿色GDP研究主要是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分析模型,得出环保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们的进度很快
《21世纪》:试点调查进度一拖再拖,这是被外界诟病的地方。国家组2006年2月编制的《试点省市调查工作进展表》上也显示,虽然时间过去了将近一年,但包括浙江在内的大部分试点省市还停留在项目调查进展初期。按规定,这个工作在两个月内就要完成的。浙江进度慢是什么原因?
朱天福:其实我们进度很快,只是这个表没有显示出来。按照国家技术组的要求,我们每一份样本的数据必须通过技术组编写的软件来录入。但奇怪的是,这个数据录入以后,只有北京技术组可以看到,我们反而看不到了。也就是说,到时候,浙江试点的所有数据和分析报告要向国家组要。这与我们试点的初衷(编制试点地方的绿色GDP报告和提供政策咨询建议)是背离的。所以,我们就等到自己开发出相关分析软件后,才重新继续数据录入。于是看上去,进度是耽搁了。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车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