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认为河堤“水线”大批植物崭露生机,表明河道生命体征稳定复苏
本报讯(记者洪崇恩)“苏州河生命体征正在稳定复苏!”昨天上午,在乘快艇巡访苏州河的时候,著名植物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曹同与高级实验师宋国元面对河堤内水线上下生长的片片绿草,兴奋地对记者表示。
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曾经历过长期全线黑臭的痛苦煎熬。经过全市人民十多年的艰辛努力,苏州河终于在上世纪末实现了干流基本消除黑臭,水中陆续出现回游鱼类和其他浮游动物。
但是,在科学家们眼中,与一些主要是随水流动的动物相比,与河水“唇齿相依”的植物,更能体现苏州河水体的“健康状况”。过去,苏州河堤水线(即高潮位水流到达的区域)附近寸草不生,只有一河污水镌刻下的乌黑斑驳印记。
五年前,曹同教授曾与记者一起乘船观察苏州河状况,在两岸水线附近发现了一些苔藓和蕨类植物,据此他认为“苏州河具备了生物存留的基础条件”。此番再游苏州河,两岸水线上下已不仅有成线的苔藓和蕨类,而且随处可见成堆生长的井栏边草、一年蓬、野塘蒿、羊蹄草等草类植物,还不时见到小腊、枸树、女贞、榆树等小株乔木在水线上伸出绿叶,展示蓬勃生机。两位植物学家都指出,这一现象弥足珍贵,它比任何仪器都更真实地“检测”出上海人民治理苏州河污染的努力及其成果,雄辩地说明:“苏州河一度垂危的生命体征,现已进入稳定复苏的新阶段”。
他们同时指出,水线植物成长过大,会对河堤安全带来隐患,今后必须加以控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