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21日,“发现”号航天飞机指令长马克·波兰斯基(后排右二)在“发现”号机舱内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问题。美国宇航局当天称,经地面工程人员仔细分析后,认为“发现”号航天飞机外部隔热板未发现任何损伤,可安全返回降落。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华盛顿12月22日电(记者张忠霞)“发现”号航天飞机22日安全着陆,给2006年美国航天飞机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而明年,美国宇航局的日程表上一共为现役的3架航天飞机安排了5次飞行任务。步伐在加快,这表明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美国宇航局跌至谷底的信心也正稳步恢复。
“发现”号年末的这次飞行,成为外界关注焦点,主要是因为美国宇航局自信地取消了航天飞机日间发射的禁令,选择在夜间发射。12月9日晚“发现”号升空时的烈焰照亮了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夜空,“4年来美国航天飞机首次恢复夜间发射”,美国及外国媒体纷纷以此为标题报道此次载人航天发射。
在航天飞机25年的历史上,航天飞机夜间发射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统计显示,此前,航天飞机曾经进行过28次夜间发射。但2003年2月“哥伦比亚”号的解体事故将美国航天飞机项目全盘打乱。
停飞两年半,无数次的安全评估和设计改进之后,2005年夏天,美国宇航局小心翼翼地进行了第一次“重返太空”试验飞行,却又增设了日间发射的新限制,以确保发射升空过程中,各种监测设备能够清楚地拍摄到外部燃料箱是否有危险的泡沫材料脱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那些危险的脱落物成为航天飞机项目经理们的心头大患。升空之后,地面控制中心都忙不迭地开始检查机身外部隔热板,看有没有被击中。
2006年7月,“发现”号第二次重返太空;9月,“阿特兰蒂斯”号升空,空间站建设重启。安全问题虽然仍是人们关心的重点,但几次成功的飞行让宇航局明显从容了许多。升空时各种照相机、传感器布阵监测,升空后第一道飞行中检查、脱离后第二道在轨检查,这一整套的安检措施,已经成为固定程序,有条不紊地层层把关。
一切迹象表明,航天飞机的安全性能已经稳定,足以令人放心。宇航局说,通过这3次飞行,泡沫材料脱落“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于是当“发现”号这次飞行提上日程时,宇航局信心十足地取消了日间发射限制,外界评价说,此举表明航天飞机真正重回正轨,宇航局重拾信心。
13天之后,“发现”号安全返回,更添宇航局底气,在未来几年的航天飞机密集发射期内,宇航局在发射时机的选择上余地将更大。从陷于停顿两年半到2005年的第一次复飞,2006年的半年时间内飞行3次,再到2007年计划中的5次飞行,美国航天飞机项目正稳步回归,并加速前进。
随着航天飞机一次一次穿梭,空间站也一点一点改变模样。这次“发现”号送去的新结构组件安装后,空间站的重量和长度都再次刷新,电力系统也焕然一新。美国宇航局说,在2010年退役之前,至少还需要让航天飞机们再执行13次飞行任务,才能基本完成空间站的建设任务。之后可能还需要再进行一到两次飞行,为空间站进行物资补给。鉴于航天飞机重回正轨,宇航局还作出了再派航天飞机上天维修哈勃望远镜的决定。
属于航天飞机的时间所剩不多,美国宇航局正在努力,让航天飞机的最后这几年大放异彩,交给人们一个完整的国际空间站,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载人航天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章节。 (责任编辑:宛振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