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依托山水自然风貌,建成了组团式沿江滨海城市,同时强化环保理念,力争建成绿色生态之城。22日,采访团来到了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美誉的惠州市惠城,当地政府为媒体展现了这一自然资源优势,通过细心打磨,倾力把惠成建成绿色明珠,宜居典范。
区域调整有利城市生态发展
2003年惠州市将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纳入市区板块,区域调整后,市区面积扩大了5倍,人口增加了1倍以上,实现了由沿江城市变为沿江滨海城市的跨越,区位优势随之更为明显,自然条件更加得天独厚。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惠州市对产业和城市组团作如下布局:大亚湾临海区域,以建设“石化名城”为着力点,使之成为石化、港口物流产业基地;原市中心西湖附近的区域,突出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资源,使之成为行政、服务、旅游、科教中心;惠州西湖与滨海石化工业城之间的区域,建设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和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优质后勤服务基地。城市组团之间以高速公路、城市干道相连,同时又以连绵的自然生态屏障相隔,使惠州避免了城市发展中挤成一团的大城市“通病”,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更可靠的保证。
环保治理是城市发展生命线
“环保就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发展经济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惠州市将这一理念彻底地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多年来,惠州市全方位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杜绝高能耗、重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项目进入惠州,坚持“一票否决”制度,3年来共否决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422宗,否决率达10%。在已审批的建设项目中,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率达100%,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
2005年,惠州市开始全面实施《惠州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工作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绿色生态惠州的战略目标,建成南山等四大城市森林公园,建成以三环路为中心、九条出口公路为射线的绿色长廊,一条百里沿海防风林,每个村庄一片20亩以上的“风景林”。由于惠州市坚持一手抓绿色生态保护,一手抓绿色生态建设,目前,城区人均绿化面积已达10.66平方米,东江干流水质和城市饮用水源水质保持国家一至二级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59.9%,绿化率91.3%,空气质量在珠三角地区名列前茅。
资源优势吸引中海壳牌
本网记者在和惠州市委副书记李汝求专访中了解到,惠州市能吸引中海壳牌石化有限公司在大亚湾投产合资项目,并将每月约15万吨产品中,30%通过隔墙销售留在了大亚湾石化区,证明了惠州具有一定吸引力。大亚湾是天然良港,具有无可置疑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是中国不多见的自然港湾,适合建设石油化工城,有利于石化科研项目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