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购书业杯”阅读成长征文
○杨坤
感动的状态并非时常发生,习以为常的事往往让人无动于衷。比如每天美味佳肴的享用着,便不觉得是山珍海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生养的父母,若是家庭健全,则有亲情的爱护始终包围着,充塞在时间的每一个细节里,致使我们都感到庸常了。而那些来自于亲情之外的,因为陌生而陡然生了情分而感动起来,却能形之于外,于是乎:“无语泪先流”、“对坐泪成行”。
朋友是高中语文教师,拿了她学生的作文要我来给批读一番。阅读中发现学生文章中多见那为友情爱情而感动的声泪俱下或者泣不成声的。看完之后哑然失笑而又黯然神伤。在人的生命成长中,经历了亲友的死别,至爱的分离之后,心也锻炼得刚硬起来,不轻易被感动,换句话说,外界诸事已经很难使情动乎于内了。看高中生为朋友暂别,而依依不舍,热泪盈眶。为朦胧恋情而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就想是他们的感情丰富了还是我们的感情退化了。我不得而知,也许这就是成长。
感动并不是非要有声泪俱下的表情配合才能够表达出感动的状态的。作为文章而言,表达的无声才能胜过有声。比如近来读到的《我们仨》,封面上淡淡的紫色衬底大大的书名,一旁是杨绛、钱钟书一家三口古旧的相片。底下一行杨绛亲写的字迹: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不知怎的,一看就令人心碎。这原是杨绛女儿钱瑗写的书,1997年、1998年间钱瑗、钱钟书分别辞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只剩杨绛一人,再要回忆,也只能由这92高龄的老人,接过来写了。
越是不往深处里写的文章,读来越是惊心,尤其写人伦亲情,最动情的反而是不动情。仿佛世间已经没有什么是不能看淡,仿佛世间已然没有沉重牵挂。年已近百的老人,身边已经没有亲人了,徒留着回忆供自己暇余时逗自己开心,那又是何等气度与心胸放下所有,复归生命最本质的存在。杨绛老人含蓄节制的文字里,透着的反倒是无比深刻的体悟,在平淡中缓缓叙说,倒让人深深感动了。
征文专用电子邮箱:广州日报读书版:LiLunbu@yahoo.com.cn、广州购书中心:bookcenter@vip.163.com
邮寄地址:(请注明“阅读征文”字样):广州市天河路123号广州购书中心办公室(510620)、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广州图书馆办公室(51005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