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政府和群众帮我们改造这条路,解决了我们进进出出的大问题呦!”几位身穿迷彩服的解放军官兵对当地双拥办工作人员高兴地说。这是记者12月17日在桐梓县楚米镇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解放军某部和武警贵阳支队五中队驻扎在楚米镇,多年来从镇所在地通往营区的公路有4公里陈旧不堪,给部队物资运输和官兵进出带来不便。 去年底,县、镇两级政府筹资100多万元,组织当地群众投工投劳,把这条路拓宽改造,铺成了水泥路,今年上半年竣工通车,并取名为“拥军路”。
桐梓县为何有如此浓厚的“双拥”氛围,县委书记罗其方说:“三求三实”是关键所在。“三求三实”即:求丰富,开展群众性的共建活动实;求规范,完善“双拥”工作制度实;求实效,为军民办事措施实。
近年来,地处娄山关下的桐梓县决策层把“双拥”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军地共同组建了“双拥”领导小组,全县24个乡、镇均建立了相应机构。县制定出台了《拥军优属若干规定》,完善了“双拥”成员单位报告工作制度,军地联合办公制度,“双拥”执法定期检查、调研制度,县委常委“双拥”联系点制度,军地领导互访制度,“双拥”表彰激励等工作制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专栏为平台,宣传“双拥”工作的政策、动态,介绍“双拥”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任务,营造浓厚的“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社会氛围,每逢重大节日,组织科(局)以上的领导干部接受军事训练,增强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各中小学普遍开设军事课,每年组织入学新生军训,校内成立了“两班一队”,即国旗班、拥军优属服务班、“双拥”文艺宣传队。在县城主要街道、公共休闲场所设置10多块永久性大型“双拥”公益广告牌,做到“双拥”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
动真情,办实事,积极为驻军排忧解难。县有关部门筹集了1000多万元,为部队架设光纤闭路电视8公里,改造通往营区的公路4公里,为部队协调营房用地1900平方米,为县人武部划拨土地8亩,新建了办公大楼和民兵训练基地6000多平方米。县民政局安排专项资金为驻地部队添置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20余台(件);修建图书室5个,向官兵赠送图书1万多册,还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通了县人武部与各乡镇的国防动态信息网;县委党校举办电脑知识培训班,免费培训驻地部队官兵和武装干部,目前已有100多名官兵获得了初、中级证书;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的活动。去年以来,全县为235名在乡老复员退伍军人和残疾军人新建、维修住房715间1.8万平方米,重点优抚对象由政府买单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同时逐年调整提高优待定补标准。县政府明确规定:“军人子女入学享受‘三不’政策,即不受年龄、学期、区域限制;对残疾军人和军嫂实行尽量不下岗和优先再就业等特殊政策;在救灾救济中,对重点优抚对象实行优先照顾原则,每年分批组织在乡老复员军人到县城疗养。
民拥军,军爱民。近年来,驻地部队官兵始终视人民为父母,以驻地为故乡,先后投入兵力5000人次,抢险救灾50多次,植树造林2.8万余亩,维修水渠11公里,配合公安机关破获案件数百起,收缴赃款赃物500余万元,义务为2500多名群众治病,并资助328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2001年以来,该县连续3次被省和遵义市评为“拥军优属先进县”,解放军某部和县人武部被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作者:张健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