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44东北新闻网东北网12月24日电“网破了、线断了、人散了。”当前,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面临着能到乡镇,却难进村人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铁力市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合作共建一年多来,通过建设专家大院、建立科技示范园区等实际措施,缩短了科研与生产的距离,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有效破解了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瓶颈。
一项农业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至少要用10年时间。省农科院草业所所长张月学说,许多困惑农民的问题,本来很好解决,但是由于科技意识差,导致专家和农民沟通困难。再加上传统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更是在科研成果与实际农业生产之间横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近年来,我省每年都通过举办“科技大集”送科技下乡活动。但农民不仅需要“科技大集”,更需要专家“下长乡”。
为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难问题,铁力市与省农科院开始了合作共建,仅一年多来,农业科技推广瓶颈问题有所缓解。他们在铁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立了面积120平方米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不仅如此,还在年丰乡吉松村建立了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分院,这一年来,专家大院成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二传手”。农民进城逛商场肯定腾出时间去逛逛专家大院。作为院市共建牵头所省农科院草业所还为铁力市农技中心配备了农业科技服务直通车,这台车载着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驶向了乡间田野,为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指导服务提供了方便。铁力市农技中心主任孙秀明说,“科技服务直通车”的目的就是实行“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技术推广方式,她兴奋地说:“别看专家多走了一小步,对农民增收可是一大步呀!现在农民们可依靠农技推广部门了。”
据统计,年初以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共接待农民咨询服务5000人次,受理电话咨询服务14000人次,解答农业生产疑难问题3000余个,培训农民4万人次,保证了每位农民至少掌握2-3项农业生产适用技术,每1户都有1个科技明白人,每10户有1位科技带头人,每20户有1个科技示范户。
与此同时,省农科院出专家、出方案、出资金、出技术,在铁力市建立了水稻、大豆、粘玉米、优质水稻品种繁育、土壤平衡施肥、青贮玉米、奶牛合理化饲养、食用菌等8个科技示范园区,展示科技成果,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得到有效推广,园区因此成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风向标”。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了2.3亿公斤,同比增长37%,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9.1%。(东北网-黑龙江日报)[责任编辑: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