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12月20日,外出打工患急病客死他乡的贵州独山小伙曾明武的骨灰,在江苏和贵州两地热心读者的慷慨相助下,终于由其家属带回独山老家,不日将按照当地民俗安葬。客死他乡8个月,家属四赴江苏昆山,曾明武终于魂归故土,了却了他74岁高龄老母等家属的一大心愿。曾明武的死是不幸的,但他死后能魂归故里,却是幸运的。从贵州到江苏,从独山到昆山,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记者跟踪采访过程中,既为曾明武原来务工工地老板始终未露面而遗憾,又感受到了许多热心读者送给原本素不相识的一个贫寒农民工的一片爱心。
减免费用2万多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曾明武是在连续发高烧5天昏迷后,由工友凑了400元钱送到医院的。经抢救无效死后,曾明武欠下医疗费8000多元。这笔费用对于其工友和家属来说,是根本无力支付的。所以,曾明武死后,工友们不见了踪影;其家属先后三次赴昆山,都因支付不了欠下的医疗费和丧葬费而无奈了。
本报及昆山日报联动报道此事后,事情很快有了转机。相关单位为曾明武家属减免了全部医疗费、丧葬费2万余元,贵州及江苏两地热心读者和单位捐给家属近7000元。正是有了这些帮助,使一贫如洗的曾明武家属终于顺利地将他接“回家”。
工地老板始终未露面
与许多热心读者和单位不同,由于当初送曾明武进医院的工友都因无力负担欠下的医疗费而散去,已无法联系,所以曾明武具体在哪里打工、老板是谁都已无从查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抢救曾明武的过程中,其工友曾找到他打工的工地老板求助,希望老板能出钱救他一命,但被拒绝了。
曾明武的家属曾经祈盼着工地老板能露一下面,能把曾明武在工地上务工两个月的工资支付给家属,甚至哪怕是出于人道的角度看望一下,或给予家属一些安慰都可以。但令人遗憾的是,直到家属第四次赴昆山,在许多素不相识的热心读者和单位的帮助下办理完丧事,工地老板也始终没有露过面。
昆山人关注贫困山村
学庄村党支部蒙支书说,虽然因为太穷,曾明武和哥哥都讨不上老婆,但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力,曾明武却非常孝敬自己的老母亲,以前一直都留在家里照顾年老体弱的老母亲,从未出过远门。今年2月春节刚过,曾明武打算修牛圈养头牛,便第一次外出打工,没想到便一去不复返了。
蒙支书介绍,早在1996年,学庄村人均年收入就是400元,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10年后的今天仍没有多大发展。
学庄村的贫困现状,经过本报及昆山日报报道后,许多昆山热心人士受到了震撼。作为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雄踞“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之首的昆山,拥有外资投资企业50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20多家,全市财政收入超过150亿元。因此,“贫困”距离昆山人很遥远。
曾明武之死,让许多昆山人了解了在西部,在贵州仍有许多人身处贫困之中。昆山生力印务集团驻贵州区域经理朱仁刚说,昆山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上百万的农民工,其中就有着数以万计的贵州农民工。他们是昆山经济的建设者,理应享受到昆山经济大发展的成果。因此,“捐助曾明武家属,是生力集团应该做的。”
在昆山中医医院、昆山日报社等单位,许多昆山人告诉记者,他们一定要到贵州、到独山县曾明武的家乡看看,发动更多的昆山热心人到贵州,进行扶贫和捐资助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