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①林嘉全与妻子在北京和三姑林巧稚合影。(图片林嘉全提供)
②林嘉全在林巧稚雕像放下鲜花,脸上的表情写着思念。(蓝碧霞 摄) ③看着照片上三姑林巧稚那双温柔的眼睛,林嘉全仿佛听到她在说“See my eyes,See youreyes”。(蓝碧霞摄)
12月23日,是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105岁生辰纪念日。昨日上午,80岁的林嘉全来到鼓浪屿毓园,来到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下。“三姑……”他轻声叫唤着,在雕像前放下一束清雅的鲜花。
暖暖的冬阳照耀着恬静美丽的毓园,林嘉全跟着游人的脚步,走过邓颖超亲手种植的南洋杉,走过象征着5万个新生儿的塑像边,走进林巧稚纪念馆。他久久凝望着照片中林巧稚那温柔的目光,耳边仿佛又听到了她那爽朗的笑声,以及那句令他内心激荡的“Seemyeyes,See your eyes(看我的眼睛,看你的眼睛)”。
第一次见到侄儿时,林巧稚兴奋地叫道:我亲爱的哥哥
1980年9月中旬,由弟弟林嘉平带领,林嘉全和妻子一起到北京看望三姑。那年他54岁,与三姑第一次见面。
林巧稚时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不管在专业领域还是政治生活方面,都享有很高的声望。见面前,林嘉全夫妻俩心里直打鼓:“三姑会不会接见我们呢?”林嘉平在北京读书时和林巧稚建立了很好的感情,他安慰二人,三姑视兄弟姐妹的孩子如己出。
在北京东单外交部街的59号院内一座欧式建筑的二楼,林巧稚一看到林嘉全,兴奋地叫起来:“Mydearbrother!(我亲爱的哥哥)”林嘉全一阵错愕,紧接着回应:“My dear Be Besister!(我亲爱的妹妹BeBe!注:BeBe是家人对林巧稚的昵称)”原来,林嘉全酷似父亲的长相让林巧稚把他错认为兄长,而他也就将错就错。林巧稚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林嘉全的父亲是她的二哥。
“See my eyes,Seeyoureyes!”她凝望着林嘉全的眼睛,眼眶濡湿,然后又用闽南话说,“太像了!”她轻轻哼唱起《甜蜜的家庭》——这首传唱了1个多世纪的英国歌曲,她在1933年第一次回乡时曾与二哥一起唱过。此时,相距两人最后一次见面,已经过了47年,而她的二哥已于1942年去世。
林嘉全听着三姑的歌唱,听她抱怨“你们为什么这么久才来看我”,内心激动不已。他感受到,三姑不仅是一位受人景仰的专家,而且是一个深切眷恋着家乡和亲人的平凡人。
她一样样地抚摸着贡糖、芋头、米粉、罐头,连捆绑米粉的水草,都让人收起来
1921年林巧稚离开厦门到北京求学时,还不满20岁,直到1983年去世,只回过两次厦门。她把对家乡的思念,化作一段段美妙的文字,她曾这样写道:“我是鼓浪屿的女儿,我常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大海边,那海面真辽阔,那海水真蓝,真美……”
林嘉全去北京时,把老家的照片都带了去。有林巧稚出生的“小八卦楼”,玩耍过的鼓浪屿巷弄,还有已经毁于日本炮弹下的江头“振川汽车行”。她把照片看了又看,爱不释手。看到孙辈们的照片,林巧稚说:“太好了,每个小孩都很漂亮!”
林嘉全从老家带去的每一样东西,林巧稚都感兴趣。她一样样地抚摸着林嘉全夫妇带去的贡糖、芋头、米粉、罐头,连捆绑米粉的草根,都交代身边的人留下来。她说:“这是我家乡来的。”
林巧稚对家乡是如此眷恋。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回乡之行,因为不能畅游家乡,让她难以释怀。当时,年过花甲的林巧稚作为华东视察团的成员之一回福建视察。遗憾的是,她不能离团,连近在咫尺的家都不能回去看一眼。她随着考察团经过鼓浪屿、湖边水库、江头,却过家门而不能入。在她离开厦门的前一晚,市政府安排她和亲人们在中山路的绿岛大酒店吃了一餐饭,才略解她的思亲之情。
她爱家乡,也爱自己的亲人,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他们,影响他们。在一次闲聊中,林巧稚问林嘉全:“你开车时有对人凶过吗?”林嘉全不解。她讲了一件小事:有一天她在路上散步,差点被一个司机撞到,司机不但没道歉,还骂她,后来,知道了她的身份,才觉得羞愧万分。她告诫林嘉全,不管对什么人,都要尊重,要遵守交通规则。林嘉全把她的话记在心里,直到退休,安全行车180万公里,受到交通部的表彰。
本已约好1983年回乡,但到了1983年,她却永远地去了
在北京20多天,林嘉全和三姑熟稔起来,经常在一起话家常。有一天,林巧稚问他:“嘉全,如果我回去,厦门人会认得我吗?”林嘉全回答:“谁不认识?每个医院的医生护士都知道您。”她开心地笑了,又说:“嘉全,我想回老家,就定在1983年吧。”林嘉全答应她,到时由他开车到北京接她。
林嘉全和妻子于1980年10月从北京回家。1981年3月,他因公事再度赴京,和弟弟林嘉平到协和医院探望了病中的三姑林巧稚。才半年,她圆润的脸颊消瘦了,也没有了开朗的笑声,拒绝吃饭、喝水。
“三姑,您要好好饮食,您答应我1983年要和我一起回老家,现在才1981年。”林嘉全在她的耳边轻声说。林巧稚紧闭的眼睛张开了,好像很高兴,并且点头同意喝水。所有看护的人员欣喜若狂,林嘉平说,“三姑是一个重承诺的人,答应的事情,她一定要办到”。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虽然她没有在有生之年实现回乡的愿望,但是,在她逝世一周年时,鼓浪屿建成了纪念林巧稚大夫的“毓园”。鲜花绿树丛中的林巧稚立式汉白玉雕像,身着白大褂,脚穿布鞋,朴素而慈祥。
1988年清明,林巧稚的骨灰从北京运抵毓园。这个为祖国奋斗了一辈子的鼓浪屿的优秀女儿,终于回到了故乡。她安息在宁静的毓园,日夜倾听着她所眷恋的天风海涛。本报记者蓝碧霞
小资料
林巧稚:万婴之母
1901年12月23日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921年,她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北平协和医学堂,获医学博士学位,1929年毕业后成为协和医院的第一位中国医生。在协和医院妇产科这个工作岗位上,她奉献了一生。
1955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学部委员。她从事医学研究、教学、临床工作近60年,亲手迎接5万多个小生命来到人间。她终身未婚,没有自己的儿女,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人们尊称她为“万婴之母”。她是我国近代妇产科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一生勤奋,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我国妇女儿童的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