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姜振军)日前,记者从盐城市交通部门获悉,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更是该市交通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的历史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运输服务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高。日趋完善的立体交通格局为盐城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该市人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
据了解,盐城交通的跨越发展,网络的四通八达,不仅方便了盐城市居民的出游更使盐城发展的视野和空间顿为开阔,经济要素的渗透更为通畅。近三年来,该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0亿元,实现了“五大历史性突破”,初步形成了陆、海、空综合运输体系。高速公路实现历史性突破,经过三年的集中建设,沿海、徐盐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公里。尤其是道路的双向六车道,它的建成对推动该市经济的发展作用巨大。
据统计,三年来该市新增农村公路6000多公里,实现了全市138个乡镇1954个行政村均通四级以上等级公路的目标,600万农民直接享受到了交通发展的成果。其次,铁路营运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新长铁路客货运与全国联网,同时开通了盐城至北京、兰州、成都等线路。与此同时,该市的干线公路建设也取得新跨越,先后实施了陈李线贯通、海堤公路建设等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70多个,新建和改建公路6500公里,全市干线公路网从“三纵六横”,增加到“六纵十二横”。盐城机场被国务院列入“十一五”口岸开放规划,并纳入国家海关总署2006年口岸开放计划。大丰港两个万吨级码头正式建成通航,一类开放口岸获国家正式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