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失明美籍华人发起“彩虹工程”,每年带领志愿者从美国赴渝为盲童上课
“嘘,别出声,马上要拜访大熊猫了,”一声轻轻的提醒,60多人的观光队伍立马安静下来。
10米开外的草坪上,一只大熊猫正抱着竹子,津津有味啃着。
动物园里“看”熊猫
一群孩子被牵到栏杆边。“它很胖,头圆溜溜的,身子和尾巴是白的,耳朵、眼圈,还有四肢全是黑的……很可爱哦。”“它喜欢爬树、吃竹子,下山时,就抱作一团滚下来,像个皮球一样……”讲解声此起彼伏,但都低低的,近乎耳语。
来自重庆市盲人学校的12岁盲童曾帅俯下身子,耳朵紧贴石栏杆,仔细捕捉着不远处传来的“沙沙”声。
“猜猜看,大熊猫在干什么?”牵着他的姐姐出题考他。
一丝笑容从他嘴角蔓延开来。“吃竹子,对吗?我听见的!”他仰起头,一脸自豪地向牵着自己的姐姐宣布答案。
这是12月23日,发生重庆动物园熊猫馆的一幕。这天,曾帅和他40多名同学一道,在“彩虹工程”国际义工帮助下,“看见”了大熊猫。
美籍华人组织志愿者
“眼睛虽然看不见,但心灵一样可以感受到阳光,”拄着导盲棍的黄锦豪告诉自己身边的视障孩子,“电脑、打字机、打球……正常人做得到的,我能做到,你们一样可以。”
45岁的美籍华人黄锦豪是“彩虹工程”发起人。今年12月19日,他带着20名来自西雅图的志愿者,自费来渝工作十天,为重庆盲人学校的孩子提供帮助。
“14岁那年因青光眼失明后,得到过别人很多帮助,所以,现在也想为那些身处黑暗世界的人点亮一盏心灯,”黄锦豪说。他曾做过微软工程师,两年前他与朋友来到中国,经人介绍与重庆的视障孩子结下不解之缘。
回到西雅图,黄锦豪发起“彩虹工程”行动,召集更多有爱心的美籍华人为孩子们提供帮助。那时起,他们每年都抽出时间飞到重庆给学生授课,还为孩子们提供经济帮助。目前,“彩虹工程”已向重庆盲人学校捐赠了15台盲文打字机。另外,从去年九月开始,他们还对盲校20名特困学生进行“一对一”资助。
不懂中文也献爱心
今年来到重庆的志愿者中有老师、专职社工、工程师、摄影师、商人、学生……其中还有几位出生在美国的华人第二代、第三代,他们不会说中文,但这并不妨碍交流。他们每天按时到学校报到,带孩子们玩耍、打电脑,操练英语……
前两天上课时,志愿者吴东权向孩子们提了个问题——生命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答案五花八门。生命、时间、健康、家人、自己……还有爱。“爱是灵魂,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那天,吴东权的一番总结陈词被孩子们争相传诵。
记者 路易/文 周舸/图 | |
|